医院重视人才培养与专业队伍建设,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采取多方式实施人才培养。制定医务人员目标培养与人才梯队建设计划,加强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的培养;注重在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综合素质。注重内外交流,借助名医名校科技优势,通过科技高速公路方式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协和医院,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等与有业务往来的省内知名医院建立医疗技术协作关系,并与各大医院建立“远程会诊中心”,使医院最快最早引进国际国内先进技术和信息,提高了医院医疗质量和疑难疾病诊断水平,增强了医院核心竞争力,促进了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长足发展。
医院重视内涵建设,促进医院发展良性循环。坚持引入竞争机制,先后实行了分配制度、用人制度、职称动态聘任以及“病人选医生”就医模式等一系列内部机制改革,建立起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新型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运行机制。积极推行院务公开工作,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进医院的改革与发展。强化品牌服务理念,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坚持实施连续、合理、便捷的医疗服务流程。门诊设立分诊与导诊护士,提供分诊、导医服务,实行危重、有困难的病人全程导诊服务;开展电话预约挂号与网上挂号等服务,公示专家门诊安排,开设便民门诊,实行延时服务。努力缩短病人候诊时间,增设门诊挂号、收费、取药服务窗口及临时输液留观室,门诊输液留观室固定静脉穿刺技术过硬护理人员,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开展收费、挂号人员操作训练,提高工作效率。坚持“无休息日医院”与“医务人员弹性工作制”方便患者就诊。坚持辅助科室检查限时服务制度。加强服务收费管理,严格执行医疗标准收费,定期对医疗服务收费进行检查,落实“医疗费用一日清单制”,实行医嘱与医疗收费核对制度,坚持落实“三免四减半”、独生子女及孕妇免收挂号费、产妇减免床位费及治疗费等惠民政策,积极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坚持药品招标采购及临床用药四项监控制度,每月对用量前10位药品进行分析及公示,严控大处方,对20元/盒以上药品实行限量采购限量发药及使用高价贵重药品告知制度;坚持药品顺价销售,低进低出,与药商坚持签定医药购销责任及廉政共建协议,保证药品质量与用药安全,保持医院药品收入控制在业务总收入的23%左右等措施,切实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医院重视医德医风建设,积极构建和谐医疗环境。扎实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持续深入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坚持每周三的院长接待日工作制度,定期开展走访、民意调查,召开工休座谈会、社会义务监督员座谈会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座谈会等面对面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医院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同时,医院设立意见箱11个,张贴警示牌,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并在门诊大厅设立投诉接待处,设专职人员及时受理投诉,认真接受社会公开监督,不断改进工作,使医院各项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及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评价医院基本做到了“病人满意、职工满意、政府满意”。
福建省仙游县大济中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塔兜山上,面临木兰溪,环境优美,交通便捷,是莘莘学子求学成才的理想之处。又是仙游城郊西乡片的完中,主要担负起具有九万多人口的仙游西乡重镇---大济镇及部分其他乡镇适龄孩子的中学教育教学任务。从酝酿办学迄今已有五十多年历史,其间几经变迁,走过了曲折的道路。
第一时期:创办新生,初具规模(1958年2月-1964年8月)
1958年2月初建,1960年创建为仙游第十中学。建校伊始,学校仅有8个班,400多学生,十几位教师,公有两幢2层的砖木结构房子,一幢做为教室,一幢做为实验室和师生宿舍。这一时期是大跃进与自然灾害期间,师生生活虽困难,劳动任务又重,但教与学的干劲还是很足,政治热情很高,学校克服了种种困难,不断推进学校发展。
1962年7月至1964年7月因国家经济困难,学校停办,留派两位教师住校管理学校财产。
校长为游满玉。
第二时期:文革浩劫,负重前行(1964年8月-1971年8月)
1964年8月由大济公社接办为仙游大济农业中学,注重农业知识的学习并实践农业活动。文革开始后,工宣队进驻学校,实行“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学校处于一片混乱之中。学校教育思想和教学常规混乱,停止了教学和常规工作,实行“停课闹革命”,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各项教学设施、良好的师生关系均遭到破坏。“文革”后期,学校开始“复课闹革命”。“复课”以全面开展学军、学农、学工为主要形式。文革动乱使人民的教育事业遭到了无情的破坏,社会主义教育性质被颠倒,贻误了整整一代人受教育的机会。
校长为庄狮。
第三时期:拨乱反正,焕发青春(1971年9月-1979年2月)
1971年4月27日由国家开办为仙游县大济中学直至现在。1973年10月因化学实验室不慎失火,一幢做为实验室和师生宿舍的房子烧毁了,后改建为一幢一层楼的砖木结构房子。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学校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完善领导班子建设,建立和健全管理制度,执行中央教学计划。学校大批青年教师完成大专,本科进修。学校拨乱反正成绩显著,校誉良好。学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人才,为改革发展提供了思想、组织和干部的准备。学校开展“四整顿,一扫荡”(整顿学籍、纪律、环境、学费收缴;扫荡歪风邪气),建立各项管理规章制度,高考的升学率连年上升。
历任革委会主任为陈玉森、林金坤。
第四时期:改革开放,展翅起飞(1979年2月-1996年9月)
这个时期,学校施行校长负责制的管理体制,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学校坚持“一主两翼”的教改方向,全面实行教育改革,促进学校整体发展。学校重点改革内部管理体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初中教学整体改革和“体、美、劳”教育改革,注重进行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因材施教,独具特色。将工资奖励及福利待遇与思想表现,工作量及教育效益挂钩,以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学校全面进步。新建了集资教学楼、办公楼、教师宿舍楼、校灯光球场等,用溪石铺就了一条极具特色的校路,重新加固、装修了教学楼,学校整体呈“韭”字型布局。大量栽种各种树木,校园绿树成荫,被誉为“花园式学校”。
历任校长为:谢文良、吴俊杰、张升平。
第五时期:深化改革,谱写新章(1996年10月-2010年8月)
这四年,大济中学在两任校长的努力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软件建设得到完善和提高,在全县中率先要求高、初三教师坐班并坚持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有四十三个教学班,学生近3000人,教育教学取得卓越成绩,学校经验也得到了市、县领导的肯定。莆田市“高考育人奖”自2000年成立,大济中学于2000年、2001年、2003年三次获此殊荣。03届高考理科上重点线人数仅次于仙游一中。04届高考仙游县6位考生获“方伟廉奖学金”,大济中学占了5位,并迎来“方伟廉奖学金颁奖仪式”在大济中学隆重举行。05届高考600分以上人数仅次于仙游一中,居全县第二名。07、08、09学年高考成绩也稳居全县前茅,居普通完中前二名,超过部分达标校。2002年5月学校被接纳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新课程与学习方式转变实验研究》分课题“指导——自主学习”的“实验学校”,在分课题项目组成员福建师范大学王永教授、余文森教授的指导和我校全体参与课题研究人员的积极探索下,项目实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打造了“指导——自主学习”三科并举的奇迹,省内外多地教育考察组特别是北京市教育考察组一行到我校听课取经。2003年4月也迎来了由我校承办的福建省“校本行动研究”研讨会在仙游饭店举行。2008年5月学校再次被教育部授予《新课程背景下“指导与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的深化研究》“实验学校”。2008年6月学校被中国国情调研中心、中国教育发展网授予“全国教育信息化示范基地”。这一时期虽然新建了两幢学生公寓,一幢教学楼,建设了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等,但学校的硬件设施仍大大落后于其它学校。
历任校长为:陈元章、郑朝元。
第六时期:开拓进取,跨越发展(2010年8月至今)
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学校加强民主管理,实施校务公开,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广大教职工当家作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对学校重大事务进行依法依规全面公开,通过教代会、座谈会、公布栏、校园网、校信通、校长信箱、家长会等多种形式,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工作。依法治教,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更新教育观念,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牢固树立创新意识,狠抓教学常规落实。这个时期,学校办学规模较大,有六个年级、35个教学班,有学生二千多名,专职教职员工166人,其中高级教师33人,中级教师88人,中级以上职称占全校专任教师的85.8%,初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86%。
仙游大学有:莆田学院、莆田电大、仙游师范、海疆学校等。
莆田学院(Putian University)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单位。由福建省政府领导和管理,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是国家体育总局妈祖民俗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全国台联海峡两岸妈祖文化研习交流基地、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妈祖文化研究基地,是福建省妈祖文化研究会会长单位。
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898年创办的兴化圣教医院附设护士训练班。2002年3月,学校由原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原福建医科大学莆田分校、原莆田华侨体育师范学校合并组建而成。2013年10月,仙游师范学校并入莆田学院。2018年1月,学校新增为福建省2018-2024年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立项建设名单。
科研机构:
截至2024年6月,现有省级及以上科研创新平台31个,其中工信部科研平台1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特色新型智库1个、省公共服务平台1个、省级产学研示范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省级人文化社科基地8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现有省级科研创新团队2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51个,服务地方团队39个。
百度百科——莆田学院
半个世纪以来,学校以严谨的校风和学风为国家建设培养、输送了大批合格人才。他们中有政界名流、学界泰斗,有科技精英、商业巨子,有文学名家、体坛健将……更有许许多多在各自不同领域和平凡岗位上做出应有贡献的无名英雄。
学校重视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在全县中学中第一家成立集邮协会,配合形势教育,举办了几十个专题的邮展,。先后组建有侨星文学社、小记者协会、侨声广播电台、文艺协会、集邮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爱心协会等多个师生文化社团,促进特色文化建设。创办《侨星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和鉴赏水平,坚持了15年,刊出了师生作品 1408篇,2012年9月选送了94篇文章参加莆田市首届校园文学节,并汇编成册《侨星文学》出版,学校被莆田市教工委、教育局授予“校园文学创作基地”。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莆田市云里风校园文学奖评选中,该校侨星文学社社长严章敏同学、傅静晗同学荣获新人奖一等奖。学校还被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报刊社评为“全国校园文化系列活动优秀单位”。
每学年举办两次较为大型的文艺联欢会,学生自排、自演,造就了一批艺术人才,每年都有近10名的艺术类考生被上一级院校录取。2005届毕业生陈黄帅被中央音乐学院录取、2008届毕业生林楠被中国舞蹈学院录取,2008届毕业生叶星眩录取天津音乐学院后,于2009年参加“百事群英”全国乐队比赛,荣获第一名,并被保送到美国进修。学校还经常开展演讲、征文、歌咏、书画、手抄报、登山、小制作、小发明等比赛活动,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使学生的个性和品格得到和谐的发展。1992年以来,学生在各级举行的数、理、化、生物学科知识竞赛和全国语文规范化知识、朗诵、作文以及音乐技能等竞赛中均取得较好成绩,有4人获国家级一等奖,8人次获国家级二、三等奖,3人获省级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