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新生报名

教育观,教育观的基本内容

  • 发布时间:2024-09-15 16:21:23
  • 来源:
  • 阅读:
导读:
教育观具体包括教育观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类文明的精神成果,以影响教育对象的精神世界。由于人类文明是逐步发展的,其中必定包含不完善的、有缺陷的、甚至错误的信息,因

教育观具体包括

教育观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人类文明的精神成果,以影响教育对象的精神世界。由于人类文明是逐步发展的,其中必定包含不完善的、有缺陷的、甚至错误的信息,因此有的教育不能带来积极的效应,还有可能带来消极的效果。但随着人类文明的逐步发展,以往的不足会被克服,但又可能有新的误区产生。

如宇宙“地球中心论”曾经长期作为教育的内容,随后被“太阳中心论”取代,而现“太阳中心论”也已被放弃。

另一方面是教育者借助其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有时是强势地位,向教育对象发出的启发、引导信息以及奖惩信息,以影响教育对象的心理状态。

教育观包括以下方面: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是每一位学生的基本权利。因此,素质教育不同于应试教育,因为应试教育搞选拔性、淘汰性,只能照顾一部分人,甚至是很少一部分人的发展。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倡导的是在教育中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地、全面地发展。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从教育对所有学生的共同要求的角度来看的。但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个别性,如有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欲望需求、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价值指向、不同的创造潜能,这些不同点铸造了一个个千差万别、个性独特的学生。因此,教育还要尊重并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4、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公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我国把教育、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因为发展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挑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也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教育观的内涵是什么

1、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要达到让人正确面临和处理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目的。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我们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促进德智体美学生的全面发展。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学生可以有自己的个性,而老师则必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这跟我们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离不开的,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和实践,而现在的学生,就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5、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班级的每一位同学都必须关注到。

扩展资料:

教师要深刻理解和爱护学生,很多教育家都得出一个共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实质就是爱的效应。教师要把学生当成共同解决问题的伙伴,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

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对行为表现较差的学生,要特别耐心和谨慎,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每个学生只要教育得法都能够成才。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教师要钻研教学理论,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三要素

教育者、教育对象及其之间的信息传递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三个要素,缺了其中任何一个,就不成为教育了。如果其中任何一个出了问题,教育也会出问题。

人类积累的精神文明(如思想、道德、观念、经验、知识、技能、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等)如果仅仅记录在媒介上而不被人的大脑所接受就只是一些符号而已,只有进入了人的大脑,为人觉悟才能发挥作用,教育活动就实现了这个过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素质教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教育观

教育观的内容有哪些呢

一、教育观

这部分考察的知识点主要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观。

素质教育指的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它的内涵在于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观的内涵是教师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教学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教学从“重结论”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二、教师观

随着时代的转变,教师的角色也随之而来发生着改变。

1.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来看,新课改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更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

2.从教学和课程的关系来看,新课改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改变过去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创新性地使用国家课程教材,积极将国家课程地方化、校本化。

3.从教学和研究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总结经验、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4.从学校和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充分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从而使得学校教育社区化、社区生活教育化。

当教师角色发生改变的时候,行为自然跟着也会变化。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改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改强调帮助、引导。

3.对待自己,新课程强调反思。

4.对待与其他教育者,新课程强调的是合作。

三、学生观

学生观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持有的一种态度和看法,并且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支配着教育者的行为,决定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之间的关系。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扩展资料

着重强调每个人先天差异,个性不一,应尊重学生的特点,特长,教师因材施教。这一观点往往会在材料分析题当中体现,要求考生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去评析材料中老师的行为是否践行了或者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比如说某个班上,有两个学生始终对某一知识点不明白。

一个形象思维比较强,另一个抽象思维比较强,老师针对这两个学生不同特点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我们就说这位老师践行了素质教育理念当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值得我们学习。除此之外呢,老师还应该在授课的过程中重视非预期结果,将学生的一些非预期行为转化成教学资源。

教育观包括哪三观

新课程理论中教育观主要包括的三观:学生观、教师观和教学观。

1.学生观主要包括的内容有:(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2.新课改下的教师观主要包含的内容有:(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3.新课改下的教学观主要包含的内容有:(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