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准备高考的过程中,你的学习效率很低。有没有进入以下误区?我们一起来看看。希望有了就改,没有了就鼓励。
误区一:预习会影响注意力,耽误上课时间?
大多数学生认为预习会占用晚上写作业和复习所学课程的时间,还会让他们第二天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但事实上,如果我们坚持认真正确地学习,不会有什么坏处,反而会让你的课更有效率。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通过预习产生问题。预科班里有你听不懂的地方。写下问题,第二天带着问题听课,注意力会更集中。因为大脑对矛盾感兴趣,所以你的大脑遇到问题和矛盾,受到刺激的时候,思考更有效率。成绩不好的同学更有必要准备第二天的课程,避免新知识的陌生感。
误区二:上课的时候听懂了吗?我还是做不了题目
你们班有没有一个同学,课堂笔记详细完整,但是成绩不好?这是一个很矛盾的问题:笔记全记住了,说明他很认真严谨,但是为什么成绩不好?
这些学生虽然很认真,但他们花更多的时间做笔记,而不是真正理解老师说的话,以至于详细完整的笔记只是课堂上老师板书的一份。结果他们觉得自己懂课,但是一旦做题就不懂课了。
那我们怎么才能真正理解这个教训呢?
我们应该先于老师思考。
这自然会引发深度思考,通过老师讲的每一个知识和方法,思考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最后形成自己的想法,然后和老师的想法进行对比,而不是等老师给我们答案。
误区三:错题无用?
做题之后,与之相关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错题的管理。回想一下,你没有坚持整理错题本的原因是什么?整理错题太麻烦?错题太多,没时间复习?
其实错题本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成绩的提高往往来自错题本中的错题。
误区四:复习看课本没用?
你是这样的吗:每次复习都不看几页书,觉得看课本没用,还是找点题做做。其实和专业课一样,有很多总结性的知识和概念,非常有用。读课本是没有用的,因为我们不能真正读课本,同时也暴露了我们缺乏总结的能力。
阅读课本的正确姿势:首先,阅读课本,冥想。然后看目录,画结构,找盲点,做标记。当你发现你对知识点不理解的时候,可以快速查课本,巩固知识点。最后把课本读“瘦”,形成知识脑图。这样既可以查漏,又可以提高归纳总结能力,从而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