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后,部分同学处于自责状态,觉得自己发挥失常,考试没考好。那么哪些考生容易丢分呢?
1.用惯性思维做题的学生
这样的同学喜欢说“这道题我做了”,但是做完是不对的。因为这类学生会受到过去对熟悉问题的思考影响,对问题的思考是片面的,容易被已经做过的问题干扰,导致解题偏差。甚至有的同学只是机械地记住了问题和答案,却不理解问题,不掌握方法!
对策:
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学习的难点。只有找到规律,抓住重点,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补救。所以一定要整理出一套“错题”,把每次作业、考试、考试后的错题全部记录下来。这些大概都是学生的知识漏洞,请家长帮忙督促,勤看这些问题,时间长了漏洞就补上了。
2.答案不规则的学生
这样的学生通常用不标准的语言回答问题,用口头语言描述答案,导致频繁的失分。比如学生作文潦草随意涂改,阅卷老师看不清,就是典型的表现。
对策:
在各种考试中,标准化答案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分数!因此,建议学生在正常学习过程中更加注意规范自己的答案。在指定的卷内做题,确保字迹清晰,不潦草或涂改。尽量分问题回答,写清楚步骤和重点。
3.不会审题的同学
这类学生通常表现为粗心,答非所问。例如,在英语中,一些学生得到了文章,但他们还没有完全理解它们,甚至没有完成它们。因为试题中的关键词找不到或者完全找不到,造成答案错误和漏分。有很多所谓的“难题”,都是学生不看题造成的。
对策:
其实这个时候学生把题读了好几遍,尤其是英语阅读题。看清题目的已知条件,转化成自己的理解方式,同时标注已知条件,使题目有针对性。
4.缺乏测试技能的学生
这类学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写不完试卷,花很多时间在一个问题上,得不偿失。当然,如果你写不完试卷,也可能是基础不扎实,不熟练造成的。
对策:
平时复习的时候,学生需要打好扎实的基础。在进行模拟训练时,他们应该掌握每类问题的时间分配。如果遇到难的、费时的问题,不要深究细节。首先,你要把你能得到的问题做出来,得到你能得到的分数。有时间的话可以再琢磨一下问题。以免捡芝麻丢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