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自考专业

自考“网络技术”复习资料(3)

  • 发布时间:2024-09-15 16:21:23
  • 来源:本站整理
  • 阅读:
导读:
  3.1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特性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特性:
  计算机网络应该在源结点和目标结点之间提供传输线路,这种传输线路可能要经过一些中间结点。
  通信网络有一个特点,即间歇性或突发性。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之一是对传输的信息(比特流)分组(或称为打包),加入控制信息,并把分组正确地传送目的地址。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特性:

计算机网络应该在源结点和目标结点之间提供传输线路,这种传输线路可能要经过一些中间结点。

通信网络有一个特点,即间歇性或突发性。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之一是对传输的信息(比特流)分组(或称为打包),加入控制信息,并把分组正确地传送目的地址。

加入分组的控制信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接收端用于验证是否正确接收的差错控制信息;另一种是指明数据包的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地址信息。即差错控制功能和寻址功能。

计算机网络还必须有控制结点信息发送顺序的数据链路控制功能 DLC ( Data Link Control )。

每个转发结点都要有根据网络配置和交通情况决定路由的能力。

数据链路控制功能( DLC )则与 Modem 的调制与调解功能无关,与数据帧中的信息字段的内容无关。

计算机网络功能按它们的作用范围分类:( 1 ) Modem 和数据链路控制功能;( 2 )协议转换、会话管理和打包 / 拆包功能;( 3 )寻址和路由功能。

寻址—路由—数据分组功能以上的层次对端用户隐藏了通信网络很多细节,因而这些功能层次叫做高层功能,它们的下边功能层次叫做低层功能。

用“接口”来描述相邻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两个相邻层之间,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上层利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实现规定给自己的功能,这种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就是所谓的接口关系。

对等层之间的按规定的协议通信,相邻层之间按接口关系提供服务和接受服务。把实现复杂的网络通信过程的各种功能划分成这样的层次结构,就是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

3.2 几种商用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SNA ( System Network Architecture )是 IBM 公司的系统网络结构。由多个主机和终端组成任意拓相结构的广域网络。它对 OSI 模型有很大的影响。 SNA 关于分层的概念、层数的选择以及各层的功能都类似于 OSI 模型。 SNA 是面向连接 .(填空、选择、判断)

SNA 一些功能涉及整个网络的控制和管理,这些功能可以由一个单独的结点——系统服务控制点( SSCP )来实现。

DNA ( Digital Network Architecture )是 DEC 公司的网络体系结构。 DECnet 网络就是根据这种体系结构实现的。

数据链路级和 DLC 功能一样。 DEC 给这一层设计的专用协议叫 DDCMP ( Digital Data Communication Message Protcol )。这是一种面向字符的协议,它把字符作为信息传输的基本单位。 DNA 是一种无连接 .

DNA 提交和顺序方面的不正确性似乎是个缺点,但是它的确简化了传输协议。 SNA 保证连接,顺序和提交。

4 . X . 25 (重点) 是由 CCITT 建议的在公用数据网 PDN ( Public Data Network )上数据终端设备 DTE (即计算机,终端或其它按分组方式工作的设备)和通信子网之间的接口。事实上, X.25 包括了通信子网最下边的三个逻辑功能层: 即物理层、链路层(或帧层)和网络层(或分组层) 和 SNA 下面的三层是对应的。(多选)

层)用 X.21 协议作为用户结点( DTE )和通信子网中最近的数据电 路连接设备( DCE )之间建立电气连接的对等协议。 链路层协议管理分组序列的无差错传输 ,它使用 协议的全双工异步平衡模式 . 分组层协议建立虚电路( VC ),有流控功能和寻址功能。 (填空、多选、判断)

3.3 ISO 开放系统互边参考模型的概念

开放系统:指遵从国际标准能够通过互连而相互作用的系统。显然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只涉及系统外部行为,而与系统内部的结构和功能无关。

分层是一种结构化技术,按照这种技术构造的系统可以从逻辑上看成是一些连续层次的组合。每一层的功能都是在其下层功能的基础上实现的,是下层功能的增强或提高。

每一个开放系统逻辑上被年迈是由一些连续的子系统组成,这些子系统都处于各个开放系统和分层的交叉点上。一个层次逻辑上可民被看成由所有互连系统的同一行上的子系统组成的。

处于同一层中的实体叫对等实体。

分层的基本想法是: [1] 每一层都在它的下层提供的服务基础上提供更高级的增值服务; [2] 分层的方法就把复杂问题分解开了; [3] 分层的另外一个目的是保持层次之间的独立性。

( N+1 )实体从( N )服务访问点 SAP ( Service Access Point )获得( N )服务。服务可看作是层间的接口。

四种服务原语:请求原语、指示垢语、响应原语和确认原语。服务原语的服务数据单元和接口控制信息有关。用服务原语表示层间传送的信息更能表现出信息流之间的因果关系。所有层都提供一种共同的服务,即在对等的 SAP 之间建立联系,因而也使用这些 SAP 的对等实体之间建立了联系。(多选、简答)( P44 图 3.8 )

( N )实体用名称唯一标识,名称的作用范围叫域。

( N )连接的建立和释放是在( N — 1 )连接之上动态地进行。

在( N — 1 )连接之上可以构造出三种具体的( N )连接:一一对应式、多路复用式、分流。

各个实体之间的信息传输是由各种数据单元实现的。

3.4 OSI 分层体系结构

七层协议模型是根据以下原则定义的:

层次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每一层应该有定义明确的功能。

每一层的功能要尽量局部化。

以往的经验证明成功的层次应予保留。

考虑数据处理的需要。

层次的边界应划分在服务描述的量最小,交互作用最少的地方。

每一层只与它的上下邻层产生接口。

需要时,可以在一个层次中再划分出一些子层。

七层功能

应用层:这一层的协议直接为端用户服务提供分布式处理环境。

表示层:表示层的用途是提供一个可供应用造反的服务的集合,使得应用层可以根据这些服务功能解释数据的涵义。

会话层:会话层支持两个表示层实体之间的交互作用。

传输层:这一层在低服务的基础上提供一种通用的传输服务。传输层用多路复用或分流的方式优化网络的传输性能。

网络层:这一层功能属于通信子网,它通过网络连接交换传输层实体发出的数据。

数据链路层:这一层功能是建立、维持和释放网络实体之间的数据链路,这种数据链路对网络层应表现为一条无差错的信道。

物理层:规定通信设备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过程的特性,用以建立、维持和释放数据链路实体间的连接。

OSI 协议集:

物理层协议: OSI 采纳了各种现成的协议。其中有 RS — 232 、 RS — 449 、 X.21 、 V.35 、 ISDN 以及 FDDI 、 IEEE 802.3 、 IEEE 802.4 和 IEEE 802.5 的物理层协议。

数据链路层协议:在数据链路层, OSI 的协议集也采纳了当前流行的协议。其中包括 HDLC 、 LAP — B 以及 IEEE 802 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ISO 8802 )。数据链路导通知不同的协议满足不同的技术要求。

网络层协议:网络层提供两种服务: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与此相对应的协议是 CCITT X.213 。ISO 8473 文件定义了无连接的网络服务 CLNS .

网络层的三个子层功能: [1] 最上面的子层完成子网无关的会聚功能( SNIC ),相当于网际协议;中间一个子层实现子网相关的会聚功能( SNDC );最下面的子层利用数据链路服务,实现子网访问功能( SNAC )。三个子层是任选的。

传输层协议:传输层和网络层之间的界面是用户和通信子网的界面。传输层的任务是在子网服务基础上提供完整的数据传送。面向连接的传输协议分为五类: TP0 、 TP1 、 TP2 、 TP3 和 TP4 。

会话层协议:会话层协议集像个大工具箱,每种工具叫做一个功能单元。

表示层协议: OSI 的第一个抽象语法是 ASN.1 ( Abstract Syntax Notation 1 )。表示层过程用于建立连接、控制数据的发送和同步。它只是个很简单的相邻之间的“过路”协议。

应用层协议: OSI 提出了应用服务元素 ASE ( Application Service Element )。最主要的 ASE 有四种,即联系控制服务元素 ACSE(Association Control Service Element) ,远程操作服务元素 ROSE ( Remote Operations Service Element ),可靠传输服务元素 RTSE ( Reliable Transfer Service Element ),以及提交、并发和恢复 CCR ( Commitment Concurrency and Recovery )。

已经定义的 OSI 应用层协议主有五种: OSI 的电子邮件标准( ISO 10021 )叫做 MOTIS ( Message-Oriented Text Interchange System ),它是根据 CCITT 的 X.400 建议制定的; OSI 的文件传输协议( ISO 8571 和 ISO 8572 )叫做 FTAM ( File Transfer Access and Management ), OSI 的目录服务 DS ( Directory Service )协议( ISO 9594 )来源于 CCITTR X.500 系列建议, DS 提供分布式数据库功能; OSI 的虚拟终端 VT(Virtual Terminal) 协议;关于网络管理, OSI 制定了公共管理信息协议 CMIT ( Comm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Protocol )和公共管理信息服务 CMIS ( Comm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ervice )。

习题:

OSI 层间的服务是用什么定义的?有确认的服务和无确认的服务有什么区别?说出下面服务中哪些是有确认的服务,哪些是无确认的服务,哪些可以有确认也可以没有确认。

建立连接;( 2 )数据传输;( 3 )连接释放。

答: OSI 层间的服务是由原语操作定义的。四种原语为:请求原语、指示原语、响应原语和确认原语。前二种为无确认服务,后二种有有确认原语。( 1 )建立连接为有确认服务;( 2 )数据传输为无确认服务;( 3 )连接释放为有确认也可以为无确认服务。

OSI 的第几层分别处理下面的问题?

把比特流划分为帧:数据链路层

决策使用哪条路径到达目的端:网络层

提供同步信息:会话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