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分析的概念
1.理论分析是调查研究的重要环节,是研究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在对外调查资料整理、分类、简化、汇总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加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社会调查研究是从感性认识入手研究社会现象,理论分析包含定性分析(是要确定现象的性质,划分事物的类别,运用抽象概念对同类事物作出概括)。
3.理论分析的主要特点:
1 运用抽象思维方式对经验材料进行深入分析;
2 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3 目的是得出一般性的、系统的理论认识。
二、理论分析的作用
1.对统计分析的结果作出理论性说明和解释。
2.对研究假设进行经验和论证。
3.由具体的、个别的经验现象上升到抽象的、普遍的理性认识。
第二节 比较法
一、比较分析的一般原则
比较法也称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对各种事物或现象的比较,来确定它们的共同点和相异点,并揭示它们相互区别的本质特征,是区分事物、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运用比较法的应注意的原则:
1.要将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结合起来。
2.不仅要比较事物的共同点,还要比较事物的差异。
3.要注意可比性。
4.要善于发现和比较本质的异同
二、类型比较法
社会研究常用的比较法分为类型比较法(横向)、历史比较法(纵向)和理想比较法
1.类型比较法的作用,是对各种类型进行比较的方法(要比较各种类型,首先是要对各种事物进行分类或建立类型),具体作用表现在:
1 是点到面,有个别到一般,逐步建立类型,由此上升到对整体的一般性认识,即用“解剖麻雀”所得到的深入、详细的个案材料。
2 是抽象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以便比较和认识表面上差异极大或表面上很相似的社会现象。
2.理想类型法
1 含义:是从具体独特的现象中抽取一些主要性质、舍弃其他性质而建立的典型或标本。
2 理想类型有助于分析不同现象的共同本质,找出它们的一致性。
3.历史类型比较法
1 含义:是一种纵向比较,是对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现象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和分析,由此揭示社会现象的发展趋势或发展规律,常常用于宏观社会研究。
2 历史分析比较法的目的在于建立社会发展理论,并通过对理论的逻辑推演来说明和解释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具体现象。
三、比较法的优缺点
1.优点: 1 可以区分出不同事物,概括事物的共同点和相同点。 2 有助于建立抽象的理论概念和一般类型; 3 是科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分析方法。
2.缺点: 1 无法全面认识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 2 无法对事物产生的原因,即事物之间的异同点作出明确的说明和解释。
第三节 因果分析
科学解释的主要类型是因果解释,即说明各种现象的原因与结果;因果分析是一种探寻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一、因果分析的一般方法
1.因果关系的一般方法包括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因素分析等统计方法。
2.英国哲学家穆勒1872年提出了五种由客观事实中归纳出因果关系的一般方法包括: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法、共变法和剩余法。
1 求同法和求异法实际上是比较法。
2 求同求异法是双变量交互分类分析(即相关分析)的思想基础;
3 共变法是回归分析的思想基础;
4 剩余法是多变量分析(或因素分析)的思想基础。
二、因果分析局限
1.因果分析的一般方法只是探寻因果关系的初步方法。
2.因果判断仍是一种经验判断,还没有上升到抽象的理论层次,因此需要借助于思维的抽象和综合。
1 思维的抽象是从客观事物或经验材料中抽去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东西。
2 思维的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已认识到的各方面的本质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对所研究现象的完整的认识。
第四节 结构——功能分析
一、结构——功能分析的作用
1.结构——功能分析是社会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理论分析的方法,是在分析某一社会现象时,探寻这一现象在一定的社会系统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
2.对社会现象进行结构——功能分析的目的
1 主要的目的是解释一个社会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2 另一目的是分析社会系统中各种现象的相互关系以及现象间的作用机制。
3.结构——功能分析适用范围:
1 适用于说明和解释某些特殊的社会制度、习俗和风尚;
2 适用于说明和解释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系统。
二、如何进行结构——功能分析
1.把所研究的现象置于一定的社会系统中,并分析这现象在社会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2.从性质上和数量分析这一现象的联系;
3.结合各种分析对这一现象作出说明和解释。
三、结构功能分析是一种系统分析
结构功能分析以系统分析为依据,侧重从整体的结构和运用上说明具体现象;系统分析的关键要了解4个方面:
1.系统的内部结构;
2.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特征和功能;
3.系统的整体特征;
4.系统的外部结构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