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法国教育发展的历史。法国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概括地说主要经历了:(1)传统教育制度的形成。到17世纪末,法国的所有教育都控制在教会团体之手,这个时期称为“旧制时期”,法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传统教育制度。(2)国家办学制度的确立。1804年拿破仑建立第一帝国,于1806年宣布建立“帝国大学”;1833年公布的《基佐法案》实际上创立了法国的初等教育体制,使世俗教育在反对宗教控制的斗争中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法国各级教育的主体;1881年宣布初等教育免费,1882年的《费里法案》规定了教育的非宗教原则和义务制,而1886年又明令禁止宗教人士在公立学校任教,这些法令加强了国家对教育的领导;1905年通过了教会与国家分离的法案,到了1912年,法令进一步禁止宗教团体在公立学校办教育。法国的教育事业到此完成了从教会办学到国家办学的漫长过渡。(3)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改革。1947年,“郎之万——瓦隆法案”出台;1959年颁布《教育改革法令》;1968午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高等教育改革指导法案》;1975年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国学校体制现代化建议》(简称《哈比改革法案》),使教育进一步民主化,迈出了由双轨制走向单轨制的决定性一步。
简述法国是如何实施学前教育的。在法国,学前教育是初等教育的组成部分,由幼儿学校实施。由于人们对早期教育认识的深入,法国的学前教育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有了长足进步。法国的学前教育不是强迫的,但免费实施,所有2~5岁儿童均可就近入学。法国的学前教育有统-大纲,教养性十分明确。但幼儿学校的教学组织灵活,注意围绕儿童的“兴趣中心”,通过运动、情感、智力和社会诸方面的教育,促进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幼儿学校一般按年龄分成三个班:小班,中班,大班。
法国教育存在什么问题?经过多次改革,法国教育在战后有了较大的发展,为社会和经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法国的教育还存在许多严重的问题,如高淘汰率,即从小学到大学的每个阶段都要淘汰一批学生;教学内容和方法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以致教育成为法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1968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的《高等教育改革指导法案》的主内容有哪些?该法规定:每个学区可设若干所大学;大学由“教学与科研单位”组成,取消院、系的建制;大学在行政、财政和教学方面享有自治权;大学必须设多种学科,但可有自己的重点领域;大学由各类人员代表组成的理事会管理。这些措施使大学成为传授知识、科学研究和进行试验等诸功能相结合的综合体。
法国是如何培养各级各类教师的:在法国,一进入师范学校就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并领取津贴,毕业后工作有保障,退休后生活有依靠。初等教育师资即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的培养主要在师范学校。师范学校不再面向高中毕业会考合格者招生,而是直接招收大学第一阶段毕业生,考生通过考试后,进入师范学校学习2年。在学校要学习各科知识,进行实习,最后通过考试者毕业。毕业生通常被分配到出生地所在的小学任教。中学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师资必须首先在大学第一阶段毕业、并在第二阶段学习了一门专业。然后必须通过“中等教育教学能力证书”或“中学高级教师资格证书”的考试。要当普通中学教师者,通过考试后再到“地区教育中心”实习1~2年。在实习结束时,要接受实际工作能力的测验,要在初中和高中分别讲课,由地区教育中心的教师听课评价,合格者才能转为正式教师。要当职业高中教师者,通过考试后要进入“职业教育师范学院”实习,学制2年。最后,实习生要通过两次授课考核,通过者获得正式的职业教育教师文凭。
法国中等教育有何特点?其改革措施有哪些?法国中等教育结构多样、灵活。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相互渗透、结合。其中,普通中等教育分为初中和高中。初中学制4年,分为两个阶段:观察阶段和初中仍然没有学年和学期考试,只记平时成绩,采用五级制或20分制的方向指导阶段。高中是法国中等教育的第二阶段,学制3年,也称长期高中。分为普通和技术两类。初中毕业生根据方向指导的结果就近入学。普通高中的主要任务是为高等教育的文理专业输送人才;技术高中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技术员和为高等教育的技术专业输送人才。其改革的措施有 (1)改革初中。革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现代化;加强体育和艺术教育;建立“教育优先区”。(2)改革高中。1991年4月,教育部长若斯潘宣布了高中改革计划。(3)提高教育效率,克服高留级率问题。(4)普及信息科学教育。1985年,法国政府提出“所有人都学计算机”的教育计划。
法国教育行政管理上有何特点?法国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虽然在教育上实行分级管理,但主要权力集中在中央。中央设国民教育部,通过分工精细的下属部门和地方学区长及各级督学员,对全国各级公立学校的教学与行政实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教育部长由政府总理提名,由总统任命;教育部内设总督察署,负责各级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评审与调研;国民教育部通过下设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区实现其领导,全国共分28个学区。
简述“朗之万-瓦隆计划:1947年,”朗之万-瓦隆计划“出台,提出了战后法国教育改革的6大原则:①社会公正原则;②各种类型的教育和训练方式,居于同等地位;③普通教育是一切专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基础,学校应该成为传播普通文化的中心;④学校教育应该重视学生的才能、兴趣、禀赋的发展,并给以科学指导,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⑤建立单一的前后连贯的学校制度,义务教育的年限是6-18岁,各级教育实行免费;⑥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师地位。该计划由于当时各种原因未能实施,但它所提出的”教育民主化“思想对法国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为法国教育改革指出了方向,被称为法国教育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简述法国《初等教育方向指导法》的目的和主要内容:1989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初等教育方向指导法》,旨在鼓励学校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去组织教育和教学,使教育既能够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又能主动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主要内容是:①取消留级制度,实行弹性学制。②调整课程设置,把小学的7门课程分为3组,使学校有更多的机会适应学生的个性需要。③在同班或同年级中建立学科同质小组。④重新安排学年,调整学习节奏,使学生有足够的休息时间。⑤推进阅读计划。⑥增设外语。
简述80年代以来法国初中的改革。①1986年开始采用新的初中教学大纲,革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现代化。②加强体育和艺术教育。把体育提高到与其它文化课同等重要的地位,加大艺术类成绩在初中毕业考试中的比重。③建立“教育优先区”。在辍学现象严重的地区发动社会与学校合作,帮助家庭条件差和功课差的学生完成规定的学业。
简述1991年法国高中改革计划。背景:高中过去那一套培养少数尖子而排斥大多数学生的筛选机制,已成为阻碍法国到2000年实现80%高中毕业生通过毕业会考的障碍。因此高中改革刻不容缓。内容:①重新组织各科类的设置。②增加机动课时,用于补习和指导。③增加学生选择的机会,打通旧的上下等级和平行隔断。
简述法国《萨瓦里法》的原则。背景:80年代法国在经济、科技方面的传统地位发生了动摇,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每况愈下,社会各界把这归咎于高等教育的落后与质量低劣。因此,法国1984年颁布了这一法案。这一法案的核心在于它提出的三个原则即现代化、职业化和民主化的原则。所谓现代化,主要是指办学方向和方法要面向现代社会,教学内容应迅速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所谓职业化,是指在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应进一步克服纯理论教学的倾向,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的教育与出路指导,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所谓民主化,是指进一步赋予教师、学生和其他有关人员更多地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力。正是在这些原则指导下,法国又进行了自60年代末以来又一次重大的高教改革。
简述法国教师培训学院的建立及其意义。背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法国努力提高国民文化素质,提出在2000年使80%的中学生通过毕业会考。要达到这个目标,未来教师的素质要提高,而且现有中小学教师缺30万。因此,1989年公布的法国教育改革法案着重强化了师范教育。废除原有师范教育制度,使中小学教师的理论培养、现场实习、教育实验结合起来,统一由设立在大学的教师评训学院承担。法国17各大学区各设一所教师培训学院。这种学院集中了初、中等和技术教育师资培养的全部功能。这种改革法案从1990年开始实施,使法国师范教育制度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完全高等教育水平上的一体化。
简述当前法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要处理好的关系。①重文轻理现象造成社会对偏重数学的C类学科趋之若鹜,学校以数学的好坏决定学生的前途。②学校不敢奖励好学生,平均主义盛行。③教师地位不断下降。④盲目追求80%的中学毕业率。⑤教学法的改革导致教育质量下降。⑥教育部官僚僵化、运转不灵。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法国的教育改革力求使教育更加现代化,提高教师待遇和教学质量,继续围绕平等与效益、数量与质量、文理与实用、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等问题和矛盾而展开。
简述日本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有:(1)偏重学历的社会风潮、应试教育和过度的考试竞争是-个严重问题。忽视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2)学校教育划一和僵化。受长期的中央集权制影响,学校制度相对比较单一,划一性较强,缺乏特色,忽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能力;教育行政管理死板,缺少灵活性。(3)大学之间缺乏为质量而进行的竞争,大学教育缺乏个性,学生素质下降。高等教育的学术水平不高,忽视基础理论和基础学科的研究。(4)与企业雇用制度和社会观念一起,形成了偏重学历、偏重知识的“学历社会”。(5)面向一流企业、一流学校的考试竞争激烈,形成了“考试地狱”。(6)目前在学校中普遍存在着严重的欺负弱小、厌学逃学、青少年犯罪等“教育荒废”现象。
简述日本教育行政的特点。日本现行教育行政制度的原则和特点由宪法和《教育基本法》所决定。宪法宣称教育是人民的权利,规定依据民主政治的原则和地方自治的原则建构教育行政制度。日本的教育行政属于小央权力与地方权力合作型,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系统,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实行中央指导下的地方分权制。
简述日本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职业技术教育在日本的学校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培养出大批优秀的技术人才和熟练劳动力,促进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除了幼儿园和小学以外,各级各类学校都设置职业技术学科,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方面的教育。日本已经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比较完整的职业技术教育网,有学校、企业和社会办的几大类职业技术教育;有职前教育、在职教育、转业教育,水平高低不同、时间长短不一,灵活多样、互为补充、互相促进。进行职业技术教育的学校主要有初中、高中、“各种学校”、专修学校、高等专门学校和短期大学等。
面向21世纪,日本教育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日本20世纪80年代的教育改革以面向21世纪为出发点,强调教育改革必须适应21世纪的变化。因此,根据在21世纪把日本建设成为富有创造性的充满活力的国家这个总目标,确定面向21世纪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心胸宽广、体魄强健和富有创造力的人;具有自由、自律和为公共利益服务的精神;使他们成为面向世界的日本人。
日本于1947年颁布《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实行第二次教育改革,其改革措施是什么?改革措施包括:(1)打破中央集权教育体制,建立教育委员会。(2)根据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则,鼓励男女生同校,取缔男女生分校。学制改为“六三三四制”。(3)制定大学设置基准与研究生院基准,改组旧制高等教育机构,建立新制大学。(4)实施教员培养与任用的开放制度,实行教员资格证书制度,提倡教师在职进修。(5)把教科书国定制改为文部省审定制。(6)健全和完善社会教育制度、体系与设施,建立大量的公民馆、图书馆、博物馆、青年活动中心、儿童文化科学中心等社会教育设施
简述日本小学和初中课程中的“特别活动:日本小学课程包括各学科课程、道德课程和特别活动三部分。特别活动是指班级、年级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如班会、俱乐部活动、班级指导、学校组织的节日庆祝活动、文体活动、野游和生产劳动等。开展这些活动,旨在使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培养个性,使学生深刻感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有互助精神。
简述日本的“各种学校:所谓”各种学校“是实施类似学校教育的各种职业技术学校的总称。主要招收高中毕业生,但也招收其他学校在校生和社会人士。主要教授一些生产、生活和职业上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短期内就可学得一技之长。修业年限一般在一年以上。大部分是私立的。规模较小。一般是单科学校。专业范围很广,涉及各行各业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日本职业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简述日本“产学合作”的教育体制: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为适应垄断资本在政治、经济方面的需要,日本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建立“产学合作”教育体制。高中阶段的“产学合作”,主要是定时值高中和函授制高中同企业的合作,双方互相承认学员在对方所学的课程和学分。大学阶段的“产学合作”,主要包括大学与产业界在办学上的合作、科研上的委托、人事上的交流、资金上的资助等。
日本80年代教育改革所要解决的教育本身的问题是什么?①刻板划一性;②考试中心主义;③大学的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