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噪音与行为
1.物体的振动使它周围的介质产生周期性压缩、膨胀的连续纵波。当这种波频率为20Hz~20000Hz时,人耳就能够听到,这就是声波。声波有频率、振幅和频谱三种物理属性。它们分别决定了声音的不同心理量或听觉属性。声波的频率是指单位时间里周期性振动的次数,它决定了音高这一听觉属性。振幅是指声波的强度,它决定了声音的响度,又称音强。频谱是指不同频率、不同振幅的声波合成的复合音,它决定了声音的音质,即音色。由频率非常小的声波组合而成的声音叫做窄带音;由频率范围很大的声波组合而成的声音称为宽带音。
2.☆什么是噪音?哪些变量决定了噪音对人行为的影响?就人对声音的感受效果而言,可以分为乐音和噪音。一般比较和谐悦耳的声音,称为乐音。不同频率和不同强度的声音,无规律的组合在一起,则变成噪音,等强度的所有频率声音组合而成的声音叫做白噪音。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给噪音下定义,可以说,人们评价为不想要听的声音都是噪音。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有三个重要的变量:音量、可预测性、知觉的可控制性。⑴音量90dB以上的声音造成的干扰,相当于一辆50英尺外的重型卡车行驶所产生的噪音带来的干扰。噪音音量越大,越有可能干扰人们的言语交流,会引起个体生理的唤醒和应激,注意力分散等。⑵不可预测、无规律的噪音比可预测的、持续的噪音更让人厌烦。⑶如果噪音超出了人们的控制能力,那么,它产生的干扰要强于能够控制的噪音。
以上三个变量能以任何形式组合,但当噪音的音量很大、不可预测又不能控制时,造成的干扰是最大的。还有一些因素会增加人们对噪音的厌烦,这些因素是:当我们认为噪音是不必要的时候;当处在噪音环境中的人发现没有能力控制噪音时;听到噪音,并且知道它对健康有害时;发出的噪音引起恐惧感时;由于噪音而对周围环境的其它方面不满意时。
3.噪音种类:⑴交通噪音。由汽车、火车、飞机和其他交通运输工具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属于交通噪音。具有两个特点:①存在十分广泛。汽车噪音是城市噪音的主要来源;空中交通的迅速发展,提高了机场临近区域的噪音水平;火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也是交通噪音的一种。②通常音量都很大。机场附近的噪音响度大约在75dB-95dB之间。⑵职业噪音。在工作场所中的噪音是第二个主要的噪音来源。职业噪音的第一特点是都为宽带噪音。另一个特点是具有广泛性和音量都很大。
4.☆噪音对健康的影响?⑴听力损伤。包括两种情况:暂时阈限改变和永久性阈限改变。听力损伤为暂时阈限改变的患者能够在噪音消除后的16小时内恢复到正常阈限;当听力损伤为永久性阈限改变时,则在噪音消除后的一个月或更长时间听力都还不能恢复到正常的水平。⑵噪音对健康的影响。高水平的噪音可能会导致生理唤醒和一系列应激反应。噪音对人的身体健康是有害的:使人的血压升高、影响神经系统和肠胃功能,长期在高分贝环境里工作的人,更容易患溃疡。对人类和动物的免疫系统都有影响,以及导致失眠等症状。噪音不仅能够直接影响个体的健康,而且还会通过改变某些行为,对健康产生间接的影响。
5.噪音对心理的影响。噪音不仅会影响人的生理机能,对人的心理健康也有不利影响,如会引起头痛、恶心、易怒、焦虑、阳痿和情绪变化无常等。
6.☆噪音对操作的影响:⑴噪音呈现期的影响。在噪音环境中,人的操作行为会受到影响,出错率增加。个体的操作行为是否受噪音影响,影响程度如何,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个体的敏感程序不同、性格不同,受噪音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⑵噪音过后产生的影响。噪音过后产生的影响要大于噪音呈现时的影响。很多研究都证明,噪音过后的影响如何,主要取决于对噪音的知觉控制。当个体有控制能力时,噪音对操作行为的影响就会比较小。⑶噪音对儿童操作的影响。对于长期处入噪音环境中的儿童会引发长时间的应激,也会损伤其认知操作能力。⑷噪音影响的发生。①噪音对言语产生了内在的“掩盖”作用,使个体很难“听到自己在想什么”。②噪音可能会削弱个体对信息的提取和做出反应。③噪音使注意范围缩小的观点:注意范围缩小的表现,包括回忆与任务无关或相关信息的能力,以及存取信息的能力都减弱了。
7.噪音与利他行为:个体的助人行为在积极情绪状态下比在消极情绪状态下要多。①噪音会导致消极情绪,所以噪音会影响到助人行为。②噪音分散了个体的部分注意力,因此,不能注意周转环境的细节和重要线索,对他人的需要也就“视而不见”了。
8.商业和工业场所噪音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妨碍信息的传达。交谈声带来的影响不仅取决于噪音的振幅和频率决定的,而且也取决于交谈者和听者的距离。用交谈干扰水平作为评定可接受的交谈声的指标。
9.对噪音的控制:①噪音源要严加控制,不要让其超过影响的标准;②可以从环境设计和建筑设计上采用隔离、屏障等保护措施;③在居民区,邻里之间则主要应该是主动降低声响设备的音量;④通过变化家具摆设也可以削弱噪音;⑤产生一个“镜像声”,也可以消除噪音。
第八章 灾害、污染与行为
1.拉扎勒斯和科恩在1977年区分了三种引起应激的事件:一种称为日常烦恼,指的是那些重复出现的小事——每天的工作,上课等等;另外一种称为个人紧张性刺激,它指的是发生在个人层面上的更加严重的威胁和损失,包括失恋,失业,以及其他突然而严重的,需要人们作出很大努力去适应,而且会有许多人受到影响的事件。第三种紧张性刺激——灾害,无疑是最主要的环境刺激因素。
2.◎“自然”很容易定义,自然灾害是由自然力引起,不受人类控制。例如飓风,龙卷风,海啸,地震,但是这并不能让人满意,因为这些“风”或者事件并不总会造成损失。我们对自然灾难的定义包括极端的天气,即冷,热,龙卷风,暴风雪,冰暴,暴风,季风等等。地震和火山喷发,泥石流以及雪崩也都是自然灾害。
3.自然灾害的特征:突然;不可预测;不可控制;剧烈的;破坏力极大。另一个影响灾难程度的主要特征,是人们是否获得了足够的预警。自然灾害有许多重要的特征,它们突然、有力,无法控制,引起破坏和混乱,通常很短暂,有最低点,有时可以预报。
4.影响对灾难知觉的重要因素:危机效应、堤岸效应以及适应。◎危机效应指的是在事件刚刚发生时,人们对它的意识和注意最为深刻,但是,很快在下次灾难到来之前就消失了。◎堤岸效应是指一旦采取某种措施来避免灾害,人们总是倾向于采用以前的方案。◎适应就像我们适应噪音和气味一样,我们也对威胁和灾难产生适应。
5.人格差异也会对我们知觉灾害产生影响。内控者认为他们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命运,外控者则认为外部力量,如强者、政府、神控制着他们。另外一处人格特质与减轻洪水灾害的损失有关,例如有人比较注意加高房屋、安装井泵、购买保险等,这种人格被称为“压抑型”。他们拒绝承认危险的存在,尽管从直觉上讲这类人会更加注意采取预防措施。
6.★☆试述自然灾害的影响。灾难影响行为和精神健康的方式有多种:⑴灾难会带来实质性的创伤和精神障碍;⑵绝大多数的痛苦在灾后一两年内消失,人们能够自我调整;⑶由灾难引起的慢性精神障碍非常少见,仅发生于那些对灾难的回忆挥之不去,以及以前就有心理问题的人;⑷有些灾难的整体影响可能是正面的,因为它可能会增加社会的凝聚力;⑸灾难扰乱了组织、家庭以及个体生活。
自然灾害会引起压力、焦虑、压抑以及其它情绪和知觉问题。
一种极度的灾难的持续效果,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即经历了创伤以后,持续的、不必要的、无法控制的关于事件的念头,强烈的避免提及事件的愿望,睡眠障碍,社会退缩以及强烈警觉的焦虑障碍。一种理论认为,每次经历强制性的念头,受害者都似乎重新经历了一次灾难。
7.霍布富尔提出资源保存理论,人们损失的资源以及降低资源损失的能力,将决定人们是否能经受压力。资源指的是一切可以帮助人们实现目标的实质性的东西,包括金钱、社会家庭支持以及个人资源。损失资源或者资源受到损失的威胁会加剧应激,反之则会减轻压力。研究表明,资源的损失与应激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理论可以很好地预测和解释自然灾害后的应激。
8.☆简述技术灾难的特点。⑴技术灾难是人为的,而不是自然作用的产物,它通常是由人类的错误引起的。技术灾难的持续时间是不一定的,它们可能非常激烈而突然。⑵技术灾难可能使我们控制世界的感觉受到威胁。技术灾难是因为失去了我们本以为应该拥有的控制,它们动摇了我们将来继续保持对事物控制的信心。技术灾难会减弱我们对控制的感觉,从而导致应激。(3)技术灾难相对来说陌生一些,不常发生,但其潜在的影响却往往更加广泛。有些剧烈的技术灾难则没有明确的最低点。人为事故似乎不是这样,它可能引起更多的冲突,技术事故受害者可能会有更长期的痛苦。
9.技术灾难的影响:⑴当技术灾难影响的持续时间增加时,技术灾难和自然灾难之间就没什么不同了。⑵技术灾难的效果更加持久,复杂。⑶灾难的明显的后果是强制性念头和记忆。灾难的许多情绪影响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有关。也就是说,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强制性念头可能是灾难后果中最致命的方面,它还可能影响到人们寻求治疗和帮助。⑷除了引起应激,技术灾难还会引起刺激负荷过载,唤醒过度以及人们的行为受到局限等。
10.根据泄漏的场所区分了两种有毒泄漏:一种是工作泄漏,发生于工作场所;另一种发生在家里或附近。
11.有两种不同的与大楼有关的症状:一种是大楼疾病,是可诊断的,由大楼内环境中的有毒物质引起的;另一种称为大楼综合症症状,只是感到不适,却没有什么真正的疾病,症状的某些特征显示它有心理起源。
12.一种相对新的污染是氡污染。氡是来自于铀沉淀的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会自然的产生,少量并没什么后果。
13.对空气污染的知觉:对空气污染的知觉取决于一系列物理和心理因素。但是我们往往根据气味和颜色来知觉空气污染,而有许多有毒的气体是无色无味的。
14.空气污染与健康:空气污染对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空气质量不佳时,人们不愿意进行户外活动。研究还证实,空气污染会带来更多的敌意和攻击性行为,减少人们的互助行为。最后,空气污染还会引起心理问题,抑郁、易怒、焦虑都会出现。另外,有些精神疾病也与空气污染有关。
15.☆试述空气污染与行为的关系。空气污染主要包括一氧化碳,会影响人的反应时,双手的灵巧程度以及注意。严重的空气污染至少影响三种社会行为:娱乐行为、人际关系以及攻击。
16.空气污染主要包括一氧化碳、光化学烟雾、一氧化氮、粉尘、氢化合。我们由视觉、嗅觉,呼吸系统的不适而感觉到空气污染。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是最常见的影响。
论述:比较自然灾害与技术灾害的意图。(看前面的笔记总结)
第九章 领地与个人空间
1.领地是可见的、相对固定的,并有明显的界限,且多以居住地为中心。
2.奥尔特曼认为,领地表明了个体或群体彼此排他的、独占的使用区域。
3.☆人类领地性与动物领地性有何异同?
(一)动物领地性是指动物个体或群体占领一定地区,以保卫它不被侵入的一种倾向或特性。动物领地性的功能:⑴繁殖功能:领地性与动物交配繁殖之间的关系,确保动物种群繁殖的高质量和延续性;⑵保护功能:动物多会占据那些周围有食物源的地方作为自己的领地,所以,领地性不仅有利于动物寻找食物,也有利于保护食物;⑶减少冲突的功能:有一种现象叫做“优先居住效应”,指的是动物在自己占据的领地上有优先于其他个体的支配性。
(二)人类领地性,领地是由个体、家庭、相互作用的群体所控制的区域。虽然对人类领地性的定义各种各样,但无论哪种定义都提到领地具有排他性、控制功能和有一定的范围限制。人类领地性是指建立在对物理空间的拥有权知觉上,由一个人或一个群体表现出的一套行为系统,它是个体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而要求占有和控制特定空间范围的一套行为习性。
可分为三种形式:主要领地、次级领地和公共领地。⑴主要领地是指被个体或群体完全拥有和控制,并受使用者和他人共同确认的领域,它是建立在长期使用的基础之上,是使用者生活的中心。⑵次级领地不是使用者生活的中心,使用者对它的控制力较弱,没有明确的归属。如酒吧、教室里的座位等。⑶公共领地是指任何人都可以进入、极为临时的领域,人一旦离开就会对它失去控制。不是使用者生活的中心,使用者也不会因为他人的占用而采取强硬措施。如电话亭、公共汽车上的座位等。
人类通过使用的物品或自己的行为,使领地个人化或保护自己的领地,这称为给领地注上标记。主要领地的标记用的是能反映使用者征的一些记号。主要领地的标记形式多为物理标记,次级领地和公共领地的标记形式,比较多的表现为一些精细的行为或简单直接的方式,如放置一些物品等。
人类领地性的功能:①保护、调整私密性。个体能够拥有一个可以调节私密性和自由控制支配的地方,对维持身心健康和正常功能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个体发现自己没有能力维护自己的领地,可能产生压力和其他严重的心理问题。艾德尼的研究发现,领地性行为有个体差异,有的人领地性行为表现的尤其强烈,还发现,领地性强的人对未经允许入侵的人极为敏感,以致于他们对门铃的反应要更快。②组织功能。与动物不同,人类领地性的主要功能不在于维持生存,更多地表现出来的是组织的作用。这里的组织是多方面的,包括组织日常生活,使生活可预测、有条理和更稳定;提供稳定的社会组织,维持和发展社会组织;此外,领地还是地位的象征。领地个人化充分体现出来,当个体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如到了新的办公室或新居的时候,他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领地装扮的具有个人特色。对群体而言,人类的领地性行为也有与动物领地性行为相同的一个作用,就是社会组织功能。领地性可以支持和清楚地划分社会角色,调整人际关系并减少冲突的发生。③人类领地性的优先居住效应。人类领地性的优先居住效应类似于动物减少冲突的防卫功能。在体育比赛上也体现出优先居住效应,它可以称为“主场优势”,在主场赢的机会更多。人们在自己的领地内会更自信,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