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自考专业

北大“实验心理学”课程串讲资料(七)

  • 发布时间:2024-09-15 16:21:23
  • 来源:本站整理
  • 阅读:
导读:
  名词解释:
  1.组间设计:又称为被试间设计或独立组设计,就是把数目相同的被试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变量上。
  2.随机组设计:如果两个组除了自变量以外所有的方面都相等,那么,这两组在因变量上的差异主要就是由不同的自变量造成的。方法:随机选择和随机分配。
  3.匹配组设计:就是对全部被试

名词解释:

1.组间设计:又称为被试间设计或独立组设计,就是把数目相同的被试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变量上。

2.随机组设计:如果两个组除了自变量以外所有的方面都相等,那么,这两组在因变量上的差异主要就是由不同的自变量造成的。方法:随机选择和随机分配。

3.匹配组设计:就是对全部被试进行预备测验,测验的性质与正式实验的性质是类似的,或者是相关的,然后按测验成绩均匀地形成组。

4.需要特征:是指在心理学研究中,被试通过一些线索或信息洞悉他们在实验中应该表现出来的行为。

5.实验者效应:由于主试有意或无意影响而造成的实验偏差称为实验者效应。

6.安慰剂控制:在实验中是指一种看起来象药物或其他速效物质,实际上是一种无效或非活动性的物质。

7.双盲实验:被试和观察者都不了解各个实验组接受的实验条件。

8.组内设计:又称为被试内设计,就是使每个被试轮流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变量上。有时又称为重复测量设计。

9. 完全组内设计:就是把所有可能的顺序都排出来进行实验,以抵消练习或疲劳作用的影响。

10.随机区组设计:是随机组设计中最常见的实验设计方法,实验中包含多个区组(block),每一个区组中实验条件的顺序是随机排列的。

11.ABBA平衡法:是指每一种实验条件都以正反两种顺序呈现给被试。

12.预期作用:是指被试对后面实验条件的预期。

13.拉丁方设计:每一种自变量在每一横行和纵列只出现一次,不许重复,这就是拉丁方排列的要求。(因素的k个水平随机分配在k2个方格中,每一水平在每行、每列中仅出现一次)。

14.准实验设计:是介于非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之间的实验设计,它对额外变量的控制比非实验设计要严格一些,但不如真实验设计控制得充分和广泛。

15.霍桑效应:是指新异的工作条件对工作的促进作用。

16.单被试实验设计:是指在研究中只有一名被试,着重于对单个被试行为变化的测量。单被试实验设计的特点是强调单个被试或少数几个被试,有时又把它称为“small n research”。

17、比较研究:或者是指对同一个人在较长时期内的成长发展,或者是指那些在某些时间内几个子群组样本的比较研究,也包括对处于多个文化中的样本之间的比较研究。通常所指的比较研究就是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

18、横断研究:是对某一个特定点上的几个不同组(通常是具有不同的年龄)之间的比较。

19、纵向研究:是对一组被试进行一个较长时期的跟踪研究,如果对这个群体设计一些“特殊的条件”,那么,就可以用同一个控制组来进行比较。

20、时间迟滞研究:我们可以在1995年、2000年和2005年分别选择当时16岁的被试进行研究。我们将这种实验设计称为为时间迟滞研究。

简答题:

1、简述组间设计的优点、缺点及克服方法。

(1)组间设计的主要优点是:一种自变量(或实验条件)不会影响另一种自变量,因为每个被试只对一种自变量做反应。

(2)组间设计的缺点:分配到各实验条件下的被试可能在各个方面不是等同的,如果是这样,那么,不同实验条件造成的差异也可能是由于被试的差别引起的。为了克服组间设计的这一缺点,应尽量保证每一组被试在与测量有关的方面保持一致。

①如果我们所使用的被试数量较大,就可以采用随机组设计的方法,随机组设计——如果两个组除了自变量以外所有的方面都相等,那么,这两组在因变量上的差异主要就是由不同的自变量造成的。方法:随机选择和随机分配。

②如果我们所使用的被试数量较少,则一般采用匹配组设计的方法。匹配组设计——就是对全部被试进行预备测验,测验的性质与正式实验的性质是类似的,或者是相关的,然后按测验成绩均匀地形成组。

2、简述组内设计的优点、缺点及克服方法。

(1)组内设计的优点:

①组内设计需要的被试较少,实验设计方便、有效。

②组内设计比组间设计更敏感。

③心理学的某些领域需要使用组内设计,即组内设计用于研究练习的阶段性。

④组内设计消除了被试的个别差异对实验的影响。

(2)组内设计的缺点:

① 一种实验条件下的操作将会影响另一种实验条件下的操作,也就是实验顺序造成了麻烦。

②组内设计的方法不能用来研究某些被试特点自变量之间的差异。

③如果实验中每一种实验条件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期,就不宜使用组内设计。

④当不同自变量或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产生的效果不可逆时,不宜使用组内设计。

(3)克服组内设计缺点的方法:

①完全的组内设计:就是把所有可能的顺序都排出来进行实验,以抵消练习或疲劳作用的影响。通常采用两种完全的组内设计:随机区组设计和ABBA平衡法。

②不完全的组内设计:此方法可以保证每个自变量都同等地出现在实验顺序的每一个位置上。A所有可能的顺序

B选择的顺序:方法一种是拉丁方设计,另一种是随机开始的循环排列。

3、举例说明随机组设计。

(1)随机组设计:如果两个组除了自变量以外所有的方面都相等,那么,这两组在因变量上的差异主要就是由不同的自变量造成的。

(2)方法:随机选择和随机分配。例如,通过劳伏斯等人的实验来说明随机分配的过程。他们的实验的目的是考察暴力场面对人的记忆的影响。被试为美国华盛顿大学的226名自愿参加者。他们被随机地分成两个小组,并分别观看两种不同的电影,一半的被试看有暴力场面的电影,另一半看没有暴力场面的。

4、举例说明匹配组设计。

(1) 匹配组设计:是对全部被试进行预备测验,测验的性质与正式实验的性质是类似的,或者是相关的,然后按测验成绩均匀地形成组。

(2) 在对同卵双生子的研究。由于同卵双生子是从同一个卵细胞发展而来的,所以他们的遗传结构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如果把双生子分别分配到两个不同的实验组,那么,这两组是可以进行比较的。例如,发展心理学中通过对同卵双生子的研究,来考察智力是受遗传的影响大还是受环境的影响大。

5、如何克服需要特征。(6.如何控制实验者效应。)

需要特征和实验者效应一般是无法消除的,但可以通过一些研究方法大大地减小它们的作用:

(1) 可采用安慰剂控制方法,在实验中是指一种看起来象药物或其他速效物质,实际上是一种无效或非活动性的物质。

(2) 另外一种更为有效的控制需要特征和实验者效应的研究方法称作双盲实验,即被试和观察者都不了解各个实验组接受的实验条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