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自考专业

自考“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4)

  • 发布时间:2024-09-15 16:21:23
  • 来源:本站整理
  • 阅读:
导读:
  第二节 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
  更替规律: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决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冲突是社会变革的经济基础。
  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由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历史传统、社会力量构成等方面的差异,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的具体表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国家历史类型

第二节 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

更替规律: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决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冲突是社会变革的经济基础。

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由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历史传统、社会力量构成等方面的差异,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的具体表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政治革命。

政治改良是社会政治变化的另一种方式。但是,它不是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方式和途径。改良的实质是统治阶级在被统治阶级斗争的压力下,被迫作出的某些局部性的让步,它并不会改变社会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政治形态,因而不能完成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

革命与改良的区别:

第一,革命是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转移到另一个阶级手中,并摧毁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建立和发展新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使社会得到根本的改造。而改良是在不改变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情况下,通过局部的、个别的某些现状的改善来缓和社会矛盾。

第二,革命发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的必然现象,革命根源在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性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性质。而改良是在被统治阶级的压力下,迫使统治阶级实行某些让步的政策。

第三,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是一种激烈的社会变动。而改良则是渐进的,是一种和平的、局部的改造的过程。改良者实质上以争取统治阶级让步政策为最后目的,是旧的社会制度的维护者。

第三节 国家历史类型概述

奴隶制国家:是建立在奴隶占有制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奴隶主不仅占有全部生产资料,而且还占有生产者――奴隶本身。

封建制国家:是建立在封建制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土地所有制的具体形式四种:

(1) 领主占有制:领主领地可以世代相袭,但不能买卖。经管庄园、利用特权、附属农奴。

(2) 地主占有制:合法买卖土地。出租土地,收缴地租榨取农民的剩余劳动。

(3) 国家占有制:是以国王名义占有土地。分封级各级领主,实质是领主占有制。

(4) 自耕农占有制:占有是少量的。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仅满足基本生存条件。

它们都具有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即土地由享有一定特权的大土地所有者占有;劳动者耕种领主或地主的土地,并以劳役或实物的形式将维持家庭生产和生活以外的剩余劳动无偿交付给土地占有者;劳动者不像奴隶那样,是属于主人的财产,不衣食于主人,他们必须有一个独立生产、生活的单位――家庭。

西方和中国封建制国家的不同特征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第一,国家结构,即中央政权和地方的关系来看,西方采取的是分封割据制,而中国则采取了中央集权制。

第二,权力结构,即政治权力的排列组合形式来看,西方实行的是等级制,而中国则是官僚制。

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僚制具有三个特点:

(1) 专职官吏组成的权力机构。举荐、科举,国家任命取得官职。按官职领取国家俸禄。

(2) 官僚集团内部,按等级划分官职的严官组织。

(3) 封建官僚按官阶高低享有特权,特权成为官僚制的核心。

第三,政治文化,即封建统治阶级控制人民思想的手段来看,西方趋势利用宗教,中国把适应地主阶级需要的思想宗教化。

宗法:指血缘亲属关系为基础的,规定宗族内部的尊卑、贵贱和上下等级的一种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生产资料的资本家占有制,决定生产劳动者是出卖自己劳动力的雇佣工人。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本质:是资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政治统治,是资专政。维护资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的工具。

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的组织化,是人类历史有国家以来最完备、最复杂的国家机器。

社会主义国家是最高历史类型的国家,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历史的深刻变化,被剥削的劳动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国家也由维护人剥削人的制度的工具,变成了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建设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工具。

社会主义国家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国家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以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为其政治特征。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为其思想特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