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引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就是“四个现代化”,如果再展开一点,那就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富强”就是经济现代化,“民主”就是政治现代化,“文明”就是文化现代化。强调富强、民主、文明三个目标的统一。
一、章节结构和内容提要:
本章节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阐述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它着重阐明了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战略目标及发展战略的特点。充分论证了邓小平提出的战略重点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说明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与主要措施。
本章共分三节: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
――介绍了我国建设的三大战略目标以及建设四个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
――主要阐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制定过程、战略目标、战略步骤。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重点
――阐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五大战略重点。
第四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对策
――从四点着重讲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对策。
二、重难点分析:
1“三步走”和“新三步走”战略;
(1)“三步走”的经济建设战略部署
第一步: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
第二步: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205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十五大”的“新三步”规划:
第一步: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步:2024年(建党一百周年时)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第三步:2050年(建国一百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发展战略的对策:
① 突出重点、优化结构
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与科技。
② 先富与协调发展
A、大政策——先富是手段; 大原则——共富是目的。
B、西部大开发——确保整体利益,体现民族团结。
注意:基础建设、生态平衡、产业结构、科教力量、开放力度。
③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贯彻“台阶式”的发展思想;
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相统一的关系。
④ 科教兴国战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走一条“产业——教学——科研”相结合的道路。
⑤ 可持续发展战略
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3、实现战略目标必须完成的两个根本性转变:
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4、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要求:
a从片面追求社会生产总量的增长、突出产值增长速度,转变到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主要目的;
b从主要靠生产要素的扩张和增加人、财、物的投入,转变到以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综合生产要素生产率为主要手段;
c从以铺新摊子、上新项目、扩大投资规模,转变到以充分利用现有基础,着重于更新、改造和挖潜为主要途径;
d从经济周期性波动地增长转变到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地发展。
5.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措施:
(1)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
(2)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
(3)形成有利于公平竞争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
(4)形成有利于实现集约化增长的宏观调控机制。
6、科学技术对现代经济发展的作用:
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变革作用。现代科技已广泛渗透到经济活动中,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最重要的变革力量;管理是使物的要素和人的要素有机结合,是使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现代科技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科学、技术、管理并称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高科技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二十一世纪是高科技的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将更体现出科技的突出地位。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市场、传播和使用。在现代经济中,发展高科技并使其产业化,是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捷径。
7、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教育的战略方针: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要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的发展要放眼世界,着眼于未来。
三、基本概念简释:
1.经济发展战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依据制约经济发展各种因素的分析,从全局出发制定的一个较长时期经济发展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2.产业结构: 是指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和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对比关系和结合状况。合理的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以及产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建立起最佳的结合状况。
3.地区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地区之间的发展关系和结合状况。
4.优化地区经济结构:就是要求生产要素在各个地区之间的合理配置,使各个地区在国民经济整体活动中,建立起最佳的结合状况,共同协调一致地发展。
5.经济规律: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6.经济效益:是指在社会主义经济活动中,劳动消耗或劳动占用与所取得的符合社会和人民需要的劳动成果的对比关系,即投入和产出的比率。
7.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在生产要素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多劳动力等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其实质就是以数量的增长和速度为中心。
8.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是指依靠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增加资金、设备、原材料的利用率等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其实质就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
9.可持续发展 :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而且绝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
10.知识经济:是指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产生、传播和使用之上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