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自考专业

06年10月《邓小平理论概论》复习重点(十二)

  • 发布时间:2024-09-15 16:21:23
  • 来源:本站整理
  • 阅读:
导读: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引言:“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中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章节结构与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阐明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理论,着重论述了中国共产党是中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引言:“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中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章节结构与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阐明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理论,着重论述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论述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意义,论证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本章共有三节:

第一节 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介绍党的领导重点讲述大力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即新时期以“三个代表”为核心的党建工作。

第二节 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建设社会主义需:

1、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

2、加强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3、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

4、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二、重难点分析:

1、坚持党的领导: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是什么? 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

为什么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1)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中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

(2)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找到符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的正确道路;

(3)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制定合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路线、方针、政策;

(4)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形成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大军。

2、坚持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

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

改善党的领导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

改善党的领导适应了形势发展的需要;

改善党的领导是克服自身缺点的需要。

3、大力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

(1)我们党跨世纪的建设总目标

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2)两大课题

一是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二是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3)三大优势

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

(4)三个代表

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代表。

4、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⑴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始终将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根本的是坚定不移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党性党风教育是其重要内容。

⑵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这是党建的突出环节。

一是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二是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

三是大力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干部;

四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⑶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这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反对腐败。反腐败,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

5、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

(1)工人阶级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阶级和最基本的动力;

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建设和改革最基本的动力,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强大而集中的社会力量。

(2)广大农民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

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就是建立在工农联盟基础之上的。依靠农民,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大局。

(3)知识分子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中承担着重大的历史责任;

我国的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在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知识分子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教育科学文化工作的基本力量,承担着重大的历史责任,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

6、加强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在新时期实现各民族人民的团结,要继续坚定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所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我国领土范围内,在中央政府的集中统一领导下,遵循宪法的规定,国内各少数民族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以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一种制度。

7、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

(1)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革命的、爱国的统一战线上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具有空前的广泛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十分艰巨的使命,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完成统一祖国大业,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也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各方面力量,特别是发挥各民主党派、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作用,共同努力。

(2)两个突出特点

第一是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外,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的联盟。

这两个范围的联盟构成爱国统一战线的整体,体现了中华民旅的大团结。前一个范围的联盟是主体,主体巩固发展、坚强有力,后一个范围的联盟才能巩固、扩大,整个统一战线才能巩固发展,蓬勃兴旺;对后一个范围的联盟团结得越广泛,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就越有利。

第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人民政治协商制度。

这一制度的成立是由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我国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起着参政、议政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关系的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三、基本概念简释:

1.伟大的工程――是指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的学说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中,建设一支团结统一、纪律严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人阶级先锋队。

2.新的伟大工程――是相对“伟大的工程”而言,是“伟大的工程”的继承和发展,“新的伟大工程”就是要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3.党的三大作风―― 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其核心是向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

4.三讲――是指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讲学习主要是指学习邓小平理论,还要学好做好工作的一切知识。讲政治就是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善于从政治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讲正气,说是要继承和发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形成的好传统、好作风,坚持真理,坚持原则,坚持同一切恶风邪气和腐败现象作斗争。

5.民族平等―― 是指各民族的政治权利、社会地位等方面的一律平等。还包括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化等。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我国领土范围内,在中央政府的集中统一领导下,遵循宪法的规定,国内各少数民族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以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一种制度。 

7.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 是指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政治联盟。 

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是指我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

9.民主监督 ――主要是对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法规实施情况、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

10.党的建设――党自身的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

11.党的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

12.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邓小平理论概论最新补充资料

1、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按“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必须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深入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中共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在党。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这是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挫折中奋起、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的一大法宝。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得出的规律性结论。

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它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掌握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和一切进步力量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实践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在当代中国,坚持、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前提和保证。因为,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进步;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才能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有效地组织和领导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纲领

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同志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讲话根据“一国两制”构想,就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若干问题,提出了八项重要主张。1997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郑重呼吁:作为第一步,海峡两岸可先就“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在此基础上,共同承担义务,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对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进行规划。希望台湾当局认真回应我们的建议和主张,及早同我们进行政治谈判。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只要是有利于祖国统一的意见和建议,都可以提出来。祖国统一问题,应当由两岸中国人自己解决。

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暂时搁置某些政治争议,尽早恢复两岸对话和谈判。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可以谈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问题,可以谈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空间问题,也可以谈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等问题。我们愿与台湾各党派和各界人士就发展两岸关系、推进和平统一交换意见。

“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即两岸统一后,台湾可以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高度自治;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不变,他们的切身利益将得到充分保障,永享太平;台湾经济将真正以祖国大陆为腹地,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台湾同胞可以同大陆同胞一道,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共享伟大祖国在国际上 的尊严和荣誉。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我们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4、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

江泽民同志提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治与德治并重,依法治国是我们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但是,法律不可能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问题,而且法律的制定与实施也要以一定的道德规范为前提。因而,必须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这是在我国进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基础上,在强调“依法治国” 的同时,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到治国方略的新高度,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是对邓小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重要思想的运用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需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需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落实“以德治国” 的治国方略:第一,党和政府的全部工作要符合“三个代表” 的要求,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就是实行“德政”;第二,要在全社会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三,在治国的各项工作中,都要充分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加强对道德行为的鼓励和对不道德行为的批评、制裁。

“依法治国” 和“以德治国”,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两者相结合,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但是两者不能混淆,不能互相取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但是“法治经济”,而且也是“德治经济”。我们不但要建立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而且还必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在全社会确立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6、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主要任务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7、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全面落实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改革。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邓小平理论概论》简答题

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所形成的两大理论成果是什么?

(1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建设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称其为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2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成为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 、简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相互关系。

(1)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2)解放思想的目的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为了达到新的实事求是。

(3)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3 、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国情决定的,

(1 )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3 )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4 、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有哪些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它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有: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在宏观调控上,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把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5 、简述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6 、简述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邓小平理论是在时期主题转换和新技术革命浪潮兴起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邓小平理论是在总结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邓小平理论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7 、简述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内涵

(1)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着第一位变革作用

(2)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作用。

(3)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

(4)高科技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8 、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规范个人收入分配、防止两级分化的措施是什么?

(1)保护合法收入。即保护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获得的一切收入。

(2)取缔非法收入。即坚决取缔、严加惩处以非法手段牟取利益。

(3)整顿不合理收入,从根本上消除产生不合理收入的因素。

(4)调节过高收入,主要通过税收等手段对收入分配结果进行调节。

(5)通过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9 、简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应遵循的重要原则。

(1)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离开了四项基本原则,政治体制改革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

(2)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要根据我国自己的实践、自己的情况来决定改革的内容和步骤。

(3)必须分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

10、为什么说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惩政治斗争?

(1)腐败从本质上说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是同任何腐败现象根本不相容的。

(2)腐败现象是侵入党和国家机关健康肌体的病毒,如果我们掉以轻心,任其泛滥,就会葬送 党、葬送人民的政权,葬送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3)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严重影响党群关系,干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11、简述邓小平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基本观点。

(1 )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 得住。

(2 )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 我们的发展。

(3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 我们的发展。

(4 )善于把握时机来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

12、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1 )“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

(2 )实行“两种制度”。

(3 )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

(4 )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

13、简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

(1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

(2 )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

(3 )加强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14、简述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及其内容

(1 )基本原则是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2 )内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15、简述邓小平关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思想的主要内容。

(1 )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否定把平均主义和社会主义混合起来的错误观念和政策。

(2 )先富起来的手段是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不能用非法手段谋取暴利。

(3 )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先富要帮助带动后富,不搞两级分化。

16、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改革、发展、稳定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

(2 )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

(3 )遵循“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方针,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来,在改革和发展中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17、简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意义?

(1 )明确界定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手段,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

(2 )解除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思想束缚。

(3 )为我国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极大地推动了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根本改变。

18、简述我们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我国原有的政治体制本身存在着弊端,必须进行改革。

(2)政治体制改革是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3)政治体制改革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

19、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是什么?

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用邓小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20、四项基本原则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1)保证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保证有一个团结稳定的环境。

(3)保证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

21、简述邓小平关于农业改革和发展的“两个飞跃”思想。

(1)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要长期坚持不变。

(2)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22、为什么说实行宏观经济调控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

(1)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要求。社会主义公制经济要求国家通过宏观调控,在全社会范围内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发展生产,使公有制经济的活动在总体上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

(2)是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要找出一条较为自觉的快速发展道路,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3)要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帮后富,最终走向共同富裕,需要国家宏观调控。

23、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理想建设两个层次的划分及其意义是什么?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把革命理想划分为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两个大的层次。

(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2 )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先进分子的最高理想。

(3 )将理想划分为两个层次,有利于我国从实际出发,鼓励先进,照顾多数,把先进性的要求同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

24、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意义。

(1)“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稳定、繁荣。

(2)“一国两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3)“一国两制”构想是对和平共处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4)“一国两制”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范例。

25、简述把发展生产力确定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依据。

(1)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2)发展生产力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4)当前,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2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允许和鼓励按生产要素分配?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一切生产要素都要通过市场配置,一切生产要素的使用都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进有偿使用。

(2 )允许和鼓励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可以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7、简述速度、效益、比例之间的关系。

(1)速度是前提,只是经济发展了,财富增多了,比例协调才有意义,才能取得经济效益。

(2)比例是实现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条件。

(3)效益是中心,没有效益的速度不但不会给人民带来好处,而且会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当三者发生矛盾时,必须服从经济效益。

(4)我们应当把经济发展的重点转移到调整结构,增加效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上来。

28、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为:

(1)我国还没有根本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的状态,更不具备高度民主所需要的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

(2)封建意识残余和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长期存在。

(3)认清我国具体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规律,要有一个过程。

2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哪些特点?

(1 )坚持共产党领导是一项不可动摇的政治原则。

(2 )多党长期合作,没有在朝在野之分。

(3 )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即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 )具有宪法保障。

30、发展乡镇企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1)乡镇企业是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已成为农村经济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

(2)它在发展农村经济,吸纳农村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等方面起到巨大作用。

(3)它在发展全国经济,增加出口,增加税收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转31、结合江泽民的“七一”讲话精神,简述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

(1)一个政党的纲领是一面旗帜。我们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2)我们是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必须着眼于实现最高纲领的未来,坚定不移的贯彻落实党的最低纲领。在当前,一方面,我们要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的信念;另一方面,我们又要脚踏实地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迷失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3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有哪些特点?

(1)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发展战略。

(2)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发展战略。

(3)既坚持实事求是,又具有雄心壮志的发展战略。

3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和核心是什么?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地区既是国家的一级行政单位,又是少数民族的自治地方。

(2)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34、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有哪些?

(1)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思想。

(3)为了适应时代和历史的发展,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

37、简述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

(1)市场体系统一性,强调市场体系必须是全国统一的市场,商品交换必须在全国范围内按统一规则进行。

(2)市场体系的开放性,强调不仅国内市场开放,而且要参与国际市场。

(3)市场的竞争性,强调市场应成为保护企业竞争的场所。

(4)市场体系有序性,强调市场体系运行规范化、秩序化。

38、简述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内涵。

(1)我们党的性质明确规定,我们党是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

(2)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革命和建设的任何问题都无法解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