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资料的审核与整理
调查资料的审核与整理是分析资料的基础,是研究阶段的第一项工作。
第一节 资料的审核
一、审核的概念和原则
1.审核是指在着手整理调查资料之前,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查与核实的工作过程,目的在于保证资料的客观性、准确性,为资料的整理打下坚实的基础。主要类型:实地审核(又称收集审核,是审核工作和收集工作同步进行)和系统原则(在收集资料后集中世间进行审核)
2.审核的原则: 1 真实性原则; 2 标准性原则; 3 准确性原则; 4 完整性原则。
二、第一手资料的审核
含义:第一手资料是指直接调查获得的资料,如用观察法、访问法、问卷法所获得的资料。
1.对于用观察法获取的资料的审核,应注意:
1 检查观察资料是否是严格遵守调查提纲获得的。
2 资料如果可以从多方面收集,则把获取的资料与通过其他方法获得的资料进行对比,找出差距。
3 观察以小组为单位时,调查人员获取的资料应随时与小组的同伴获得的资料进对比。
4 对于较重大的问题要注意调查时间的长短。
2.对于访问法和问卷法获取的资料的审核
1 对无结构式访问法获取的资料的审核对于通过直接访问获取的资料要注意被调查者的态度,被调查者对调查者越信任,调查资料的可靠性就越高。
2 对于调查问卷和结构式问卷获取的资料的审核,注意3个方面:完整性;是否有逻辑错误;通过检查问卷中的控制性问题来判断回答的可靠性。
三、对二手资料的审核
间接调查所获得的资料,主要指用文献法所获取的资料。
1.书面文献资料的审核方法,书面文献指用文字形式叙述的资料,主要有档案、报刊、个人日记、书信等,审核时应注意:
1 注意文献的作者、出版者的背景; 2 注意文献编写的时间; 3 特别留心伪造的文献。
2.统计资料审核的方法:
1 指标的定义和分组的标准问题。
2 指标的统计总体范围的一致性。
第二节 资料的整理
一、整理的概念和原则
1.含义:资料整理是对经过审核的资料进行分类、汇总和编辑,使资料更加条理化和系统化。
2.原则是条理化(是从事物分类归案入手)、系统化(是从整体综合的角度考虑问题)、统计汇总。
二、分类与分组
1.分类与分组是一种定性的分类方法,即根据研究对象的某些特征将其区分为不同的种类。
2.分类的类型及意义:
1 现象分类方法,是根据事物外部特征或外在联系进行分类的方法称为现象分类法;意义:帮助调查者建立资料存取系统,便于资料的存取和查找、利用。
2 本质分类法,又称科学分类法,是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或内部联系进行分类的方法;意义:是调查者对客观事物和规律认识的总结系统,反映出研究者的理论观点,并需要具体科学理论的指导。
3.选择和确定分类标志的原则:
1 分类的关键在于选择和确定分类标志,包括两种类型的分类标志:
(1)按品质标志分类,是选择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的分类标志。
(2)按数量标志分类,是选择反映事物数量差异的数量标志为分类标志。
2 选择正确的分类标志,遵循的四项基本原则:
(1)从研究目的出发选择标志;(2)从反映现象本质的需要选择标志;(3)根据具体的历史条件去选择标志;(4)分类标志的确立必须坚持穷尽性和互斥性的原则。
第三节 资料汇总的技术
资料汇总的技术包括:手工汇总和计算机汇总,其中计算机汇总主要步骤包括:编码、登入、录入和程序编制。
第四节 统计表
一、统计表的含义和结构
1.统计表的含义,资料通过汇总,得出许多说明社会现象和过程的数字资料,把这些资料按照一定的目的,在表格上表现出来,这种表格称为统计表。
2.统计表的特点:(1)有条理、有系统地排列统计资料,使人们在阅读时一目了然。(2)能合理地、科学地组织系统资料,使人们在阅读时便于对照比较。
3.统计表的结构
1 从外表形式上看,统计表由总标题(表的名称,在表的上端中部)、横行标题(在表左端)、纵栏标题(表的上方,起说明作用)、指标数值四个部分组成。
2 从内容上看,统计表由主词和宾词两部分组成。
二、统计表的种类
统计表按总体分组的情况可以分为简单表、分组表和复合表。
1.简单表,是指总体未做任何分组、仅罗列各单位名称或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表格。
2.简单分组表,是总体仅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即运用简单分组形成的表格;可以分为单项分组和组距分组表格——第十二章将使用!——应注意!
3.复合分组,是总体按两个以上标志进行层叠分组的统计表,又称为交互分类表。
三、统计表的设计
1.主要包括统计表形式和内容的设计P318。
2.统计表制表的要点——P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