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教育转载
绝大部分自考生,在初次选择报考课程时,不会选择去考虑课程难度,更不会去考虑课程属性,完全凭自己感觉和喜好去报考课程。
但每一个专业课程动辄十几门,其难度、考核要点、能力要求都是不一样的,有的课程是60分及格万岁,有的则需要尽量的考高一些(因为对均分有要求)。
那么
如何才能短时间内通过自考呢?
其实关键就在每次报考课程的搭配上。
这是所有考生都可以做到的事情,但几乎很少有人提前规划。
一个专业 10 门以上课程,每门课程难度都一样吗?专业课、公共课、学位课难度、要求也都一样吗?很明显答案是否定的。
一、理想状态(目标)
全国:每年考 2 次,每次可以报考 4 科,最快可以 2 年通过自考;
上海、北京:每年考 2 次,每次可以报考 8 科,最快可以 1 年通过自考;
四川、广东:每年考 3 次,每次可以报考 4 科,最快可以 1 年半通过自考;
江苏:每年考 4 次,每次可以报考 4 科,最快可以 1 年通过自考。
(注意:这是绝对理想化的状态,因为考试院每年发布的考试计划都不同,有的科目可能1年才会安排1次,这次没报上或者挂了就要等。
或者有几门课程安排在同一时间段考试,只能选择其中的1门,舍弃其它,这些情况都会造成毕业时间延长。)
上述假设说明,在 1-2 年内通过自考可以实现的。而实现的前提是:每次报考尽可能多的课程,并且每科都能一次性通过,并且考试计划非常舒服。
除却自身努力这个因素外,报考课程搭配非常重要。在了解课程难度、考试规律的情况下报考课程才能实现快速通过考试,下面具体说怎么实施。
二、搭配报考课程
报考课程搭配技巧:
一个专业,通常平均 15 科左右。其中 3 门公共课、4 门学位课、8 门基础课,另加本科毕业论文 1 篇或毕业设计 1 份(以各省实际课程设置为准),以下每次考试选择以专业 15 科为例。
第一年4月 进度3/15 ,第一次报考选择英语、马克思、近代史三门公共课
1、 第一次参加考试一般只选公共课 3 门,这 3 门难度低、过关率高,在有一定基础的情况下复习时间也比较短。
2、 英语基础薄弱者需要提前复习,理想情况一次通过,并且英语达到 70 分以上,为以后拿学位做准备(部分省份需要通过学位英语)。
第一年10月 进度7/15,开始体验学位课和专业课(部分专业无学位课)
选择报考2 门学位课+ 2 门基础课或 1 门学位课+ 3 门基础课
1、第二次参加考试,4 门报满。一般采取学位课搭配基础课的形式,不建议报 3 门以上学位课,难度太大。
2、每门学位课每天起码要保证 1 小时以上的学习时间,并辅之以真题、资料、笔记等方法。
第二年4月 进度11/15,继续学位课和基础课
选择报1-2 门学位+ 1-2 门基础课
第三次参加考试仍旧 4 门报满,可以留足复习时间,学习方法如上。
3、第二年10月 进度 15/15,剩余科目完成
第四次参加考试将剩下的 4 门课程全部报上,通过后即通过完成所有自考课程。
总耗时2年达成
自考菌提醒:在进行课程报考之前,一定先要充分了解自己所选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求,了解这些课程的难度差异、属性分类。
只有在掌握课程难度、属性的情况之下,才有可能做出最合理、正确的搭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