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自考公告

西北师范大学教务处,西北师范大学教务处官网登录

  • 发布时间:2024-09-15 16:21:23
  • 来源:
  • 阅读:
导读:
西北师范大学新增三个专业(3)郭建东:我前面讲的学生如果服从专业调剂进来以后,会担心我服从了专业调剂,我这个分数进入了这个学校以后,专业思想不稳固。那么西北师范大学为了体

西北师范大学新增三个专业(3)

郭建东:我前面讲的学生如果服从专业调剂进来以后,会担心我服从了专业调剂,我这个分数进入了这个学校以后,专业思想不稳固。那么西北师范大学为了体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专长,给学生提供两次转换专业的机会。学校制订了一个本科生转科专业实施办法,这个专业的实施办法对学生来说,第一次是在新生进校一周之内,针对的条件就是学生的高考成绩,所在省的重点线上的考生如果要申请转换专业,转换专业可能更好的发挥自己潜能的学生,可以申请转换专业,这个条件就是所在省区重点线上的考生,一般转换专业的成功率都很高,有两三百人。

第二个就是第一学年结束之后,那么这个学生也可以继续转换专业,他的条件是学生必须完成这一学年所修订的所有的课程,在校期间无任何违纪情况,要求你这一年的课程平均绩点达到2.5,可以申请转换专业,再给学生一次选择专业的机会,这样下来通过两次有六七百人或者是更多的考生满足了自己的专业,专业思想更加稳固,会更加刻苦努力学习。

3、西北师范大学校训:知术欲圆、行旨须直

问:谢谢郭老师的介绍。我们知道每一个学生身上都带着一个他母校的特质。我想问一下郭老师,西北师范大学培养学生具有什么样的经历呢,能不能给我们阐述一下西北师范大学的校训校风?

郭建东:1947年时任国立西北师范学院院长的黎锦熙先生为毕业生题词,“知术欲圆、行旨须直”这两句话作为西北师范大学的校训,长期沿用了下来。那么它也揭示了学生在知、术、行、旨方面的关系,也体现了黎锦熙先生对广大毕业生的期望。

作为西北师范大学110年的办学过程中,把“知术欲圆、行旨须直”这种精神一直继承和传扬下来,同时形成了爱国进步、诚信质朴、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一种精神,遵循着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逐渐向教师教育为主,全国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的目标迈进。

4、西北师范大学“第二校园”经历有五种模式

问:好,谢谢郭老师的介绍。刚刚您说了一下西北师范大学本科生还是有机会到国外的一些名校去交流,或者是去联合培养。您能不能在这里给我们系统介绍一下,西北师范大学本科生第二校园经历的情况呢?

郭建东:有这么几种模式:

(一)安宁区五所学校战略联盟学生之间的互相培养本科学生的方式。主要是互派本科生修读对方相关的课程,同时互派本科生辅修双方的学位,这是一种方式。

(二)甘肃省教师教育联盟,甘肃省共有8所师范院校,西北师范大学作为师范教育的领跑者,在这8所师范院校中,各个师范院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学科,也可以互派学生相互交换学习。

(三)与西南大学进行交流。西南大学作为我国部属师范院校之一,每年选派50名本科生为期一学期的互相学习和交流。

(四)与台湾多所大学进行互换,这个项目已经实施了两年多。像台湾的首府大学、屏东教育大学、万能科技大学、新竹教育大学等签署教育合作协议,自13年9月份起每年选派一批本科生和研究生,到这些高校进行修读和学习。

(五)与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选派学生,和中田纳西州立大学定的协议是每年选派100名本科生在中田纳西州立大学两个学院共通的学科和专业中进行互换交流。同时我们也派了一大批的青年教师到中田纳西州立大学进行学习和交流。主要有这么五种方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有更多的更广泛的方式,为广大考生提供更广泛的视野。

5、西北师范大学每年投入100万大学生科研经费

问:谢谢郭老师的介绍,也谢谢西北师范大学为我们的学子所做出的努力。现在有一个词比较热,就是学霸,很多网络上和媒体上对学霸这个词炒的比较热,这些学霸身上有共同的特征,就是他们科研能力强,可能参与了重要的科研项目,或者发表了一些重要的学术论文。我想问一下在西北师范大学这些本科生,是否有机会参与到这些一线科研工作当中,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郭建东:好的。学校积极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学生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把学分认定和素质拓展以及专业学习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参与实践创新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倡导本科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学校每年投入100万大学生的学术科研活动经费。从基础活动、课题研究、学科竞赛方面三个方面展开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科研活动,提倡学生早进课题、早进研究室,早进团队,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类高水平的学科竞赛。从目前实施的效果来说截至现在本科生的科研成果,或者是著作,大概有600多部,获得了比较高的荣誉,比如说第七届大学生学术科技挑战杯上,我们有很高的荣誉,甘肃省的挑战杯我们获得了挑战杯最高荣誉,学生的学术科技活动在我们学校也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之一,也出现了一批高标准、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6、西北师范大学为学有余力学生提供三种途径修“双学”

问:谢谢郭老师的介绍,现在用人单位他们在招聘的时候发现这么一个特征,就是一个学生具有两个学位,比如说具有文学学士学位,可能还具有法学学士学位,这就是我们常见的双学位。我想问一下西北师范大学在双学位上有什么样的要求吗,是不是所有的专业都开设双学位,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郭建东:西北师范大学对学有所余力考生提供了这么几个途径,一个是辅修专科,一个是辅修本科,一个是辅修双学位的三个途径,也确实对就业做充分的准备,也是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要,拓宽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充分利用了学校的优势学科资源。

辅修学士学位,要求学生完成他主修本科课程学分的基础上,要完成辅修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同时要达到学位授予条件,且辅修专业与主修专业不属于不同的学科门类,你不能说数学理学,我同时又修了另一个理科的学士学位,这个是不行的。在取得主修专业学士学位后也可以获得辅修专业学士学位,这是辅修学士学位。

辅修本科呢,这个也很清楚,对辅修本科学生应该修读辅修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学院平台课程和专业平台课程,规定必修课,并修读一定数量的选修课,获得不低于60学分的辅修课程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得低于45学分,这是可以辅修本科,获得主修的本科毕业证书也可以获得辅修的专业证书。

第二个是辅修专科,跟前面辅修本科一样,但是有一个,不低于30学分的辅修课程学分,取得主修课程的时候可以获得辅修专科的毕业证书。学生在学校可以有双学位,可以有两个毕业证书,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也充分有效的利用了学校的优势资源和学科,可以给广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便利的机会

7、西北师范大学要求:教授必须承担本科生的一门主干课程

问:谢谢郭老师的介绍。西北师范大学作为重点的师范院校,应该有很多的名师或者主要学者,那咱们这些博导和教授是否能给本科生上课呢,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郭建东:我刚才说了,西北师范大学有一个国家级教学名师,有121个博导,有828个硕导,有1363名专任教师。在教师中教授有291人,副教授有514人,绝大多数都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在对本科生上课方面,我们学校对教授做了明确的规定,必须承担本科生的一门主干课程,而且讲述的学时也有了明确的规定。所有的老师在晋升高一级职称的时候,必须有本科生课程体现,作为教学主管部门要对晋升职称老师进行审核的时候,首先看你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的情况。因此我们学校的这些高职称高学历的老师,都承担了本科生相应的主干课程,同时年轻的一些高学历的老师也承担本科生的班主任还有导师,与广大学生一起共同探讨学习的一些问题,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也提供了帮助。

8、升学:保研比例在10%考研比例在16%-20%

问:谢谢郭老师的介绍。现在很多学生可能对自己的本科学历不满足,还想继续深造,的确现在很多用人单位对高学历人才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我想问一下在西北师范大学升学的情况,比如说考研保研的比例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呢。

郭建东:我认为西北师范大学每年的招生规模大概在4500人左右,学校保证质量规模效益的有机统一,从1999年以后学校一直基本上是在4000人左右的规模,没有实现大规模的扩招,为了保证本科生培养质量。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工程的实施,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受到了用人单位广泛好评。同时在现在这个就业环境下,一部分考生为了获得更高的平台,以考取研究生的方式,或者免试保送的方式攻读硕士学位。根据这几年学校的数据来说,每年有10%左右的学生可以免试攻读,这些学生都被保送到了清华、北大等一些著名的高等学校。考研的比例,专业之间不平衡,有些专业考研很高,大概考研的比例16%、17%到20%左右,个别高的专业可能达到45%,像生物科学专业考研率是比较高的。

9、西北师范大学有80多个教育实践基地学校给予推荐

问:谢谢郭老师的介绍。现在实习应该来说也是考生比较关注的话题,刚刚您在介绍的时候也大体的说了一下实习的情况。我想问一下在西北师范大学的院系或者各个专业,是否给本科生推荐一些实习单位,学校在学生的实习上都有哪些相关的措施呢?

郭建东: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实习、实践环节。前面说的对于师范专业学生的来说,大多通过混合编队的方式,从事教育实习工作。学校有80几个教育实习实验基地,主要是为这些师范类学生的专业实习提供一些充足的保障,主要在教育学院来进行,每年学生都是在这些实习基地,根据实习基地需要进行混合编队专业实习。对非师范专业的实验和实践,都是由24个学院的相关专业老师负责联系对口的企业或者部门进行专业实践,实习期限都规定的很明确,八周时间,要充分的利用实习实验的机会,检验你自己对课堂知识的学习成果。完了以后学校举行实习实验报告会,把一些做的好的做法进行推广和交流,都是由学校来为学生的实习实验来做充分的联系,教务处的主管部门教学实践科来统筹规划学生的实验、实践活动。

10、本科就业率在90%以上学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和职业规划课程

问:谢谢郭老师的介绍,实习后面的问题就是就业了,就业的确是很多社会方面,尤其是考生和家长和高校比较重视的。想问一下西北师范大学就业率方面,另外学校在就业方面都有哪些促进措施,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郭建东:好的。西北师范大学也非常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那么通过质量,保证培养质量的前提下,通过优秀的毕业生的社会反响来促我们的就业工作。可以这么说吧,学生一进校就开始了学生的职业规划,职业生涯与规划的课程,首先学生对自己将来从事职业进行规划和设计,那么三年级时候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同时学校实行优秀毕业生的推荐和贫困毕业生的资助计划,帮助学生充分的就业。那么通过举办校园的大型招聘活动和专场招聘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努力促使学生充分的就业,在毕业季的时候每年给学生提供的岗位有三万多个,为每年的四五千毕业生进行充分的选择。当然还有一部分毕业生要考取研究生,或者是要考公务员,或者是其他的三支一扶,这种各项专项考试学校也有各类的辅导班进行培训。

近几年学校的本科生就业率,2013年的本科生就业率是90.01%,研究生的就业率是91.02%,那么都在90%以上,处于同期全国高校比较靠前的,09年学校获得了大学生毕业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学生基本上能够充分的就业。

西北师范大学教务处密码忘了怎么办

1、学生点击教务系统登录页面下方“找回密码”连接,打开找回密码页面,输入自己的学号和身份证号码即可找回自己的密码。

2、学生也可以持自己的学生证到教务处办理密码清零手续。

3、教务网络管理系统,一般是学校教务处进行管理,因为学校的管理系统一般都很简单,所以很少会设置密码找回机制。基本都是人工重置密码。

4、如果学生的账号,密码出现问题,可以拿着自己的相关证件(学生证、身份证等)到教务处申请密码重置。

5、如果在假期,可以联系学校辅导员。部分学校会给辅导员一部分重置密码权限。

西北师范大学保研条件

根据教育部和我校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现就我校做好2024年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推荐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组织领导

学校研究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指导学校推免生推荐工作。研究生院负责具体实施,校纪委负责监督,教务处负责学业成绩计算和审定,党委学生工作部负责竞赛获奖和荣誉表彰等奖项审定。

学院成立推免工作小组,院长任组长,成员由相关工作负责领导和教师代表等组成。推免工作小组研究制定本学院推免实施方案,具体负责本学院推荐工作。

二、推荐对象

纳入国家普通本科招生计划录取的2024届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含专升本、第二学士学位、独立学院和委培定向就业学生)并符合其他“推免生”推荐条件。

三、推荐原则

全校“推免生”工作原则参照《西北师范大学推荐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修订)》(西师发〔2018〕19号)执行。

四、推荐类型

(一)普通推免生

普通推免生选拔工作依据教育部及我校相关规定执行。

(二)“研究生支教团”专项

“研究生支教团”选拔工作依据《关于组建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第24届(2024-2024年度)研究生支教团有关工作的通知》(全国项目办发〔2024〕5号)文件执行。

“研究生支教团”实行“1+基本学制”培养模式,即支教服务一年,经项目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后,注册研究生学籍,根据接收“推免生”基本学制和专业攻读我校硕士研究生。

(三)“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专项

“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选拔工作依据《西北师范大学“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培养项目实施办法(试行)》(西师发〔2018〕89号)文件执行。

推荐范围: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专业不限,非以上所列学院学生,不得申请推荐。接收专业:以上学院对应的教育硕士专业。

“本硕一体化”签订培养协议书,实行“3+1+2”培养模式,即本科阶段学科专业学习3年、本硕过渡阶段1年和教育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2年。

(四)“辅导员”专项

“辅导员”选拔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43号令)并结合我校“推免生”管理办法等文件组织实施。

“辅导员”实行“1+1+基本学制”培养模式,即大四兼职辅导员一年,毕业后继续专职辅导员一年。服务期满后根据接收“推免生”基本学制和专业攻读我校研究生。

(五)“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专项

“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选拔工作依据《关于做好2010年“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2009〕5号)文件和学校通知执行。

本科所学专业范围: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地理科学等专业。非以上所列专业学生,不得推荐。

接收专业为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英语)、学科教学(物理)、学科教学(化学)、学科教学(生物)、学科教学(思政)、学科教学(历史)、学科教学(地理),其余专业不予接收。

签约成功的“农硕师资计划”签订培养协议书,实行“3+1”培养模式,即前三年在职攻读,第四年全脱产学习。

签约成功的“农硕师资计划”必须在本科毕业前取得教师资格证,否则,签约无效,取消推免生资格,学生自主择业。

(六)“大学生在校参军入伍服兵役”专项

“大学生在校参军入伍服兵役”选拔工作依据《西北师范大学在校生征兵工作办法》文件执行。

四、推荐流程

(一)学院制定推免实施方案。9月7-8日,学院成立推免工作小组,制定本学院推免工作实施方案,经研究生院审核后于9月8日前通过院校库管理系统上传,并安排相关班级计算学生成绩,做好推荐研究生相关准备工作。

(二)学生申请。9月9日,符合推荐条件的学生向所在学院提交相关申请材料并登陆研究生院管理系统(http://210.26.109.51:85/)提交申请并完善相关信息。

(三)学院推荐。9月10-12日,学院对申请学生材料进行审核,择优确定本院拟推荐学生名单并公示。同时将拟推荐学生相关信息输入管理系统并上报。

(四)学校审核。9月13日,学校对学院拟推荐学生进行全面审核,确定2024年学校拟推荐名单。

(五)名单公示。9月13日至22日,学校对拟推荐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期为10天。

(六)“农硕师资计划”复试。9月16日,相关学院对审核合格学生进行复试。对不参加复试或复试不合格的考生,学校不予推荐。

(七)“农硕师资计划”签约。9月17日,推荐学生需与教育行政部门、用人学校签订《教师聘用合同》《就业协议书》及《硕师计划培养协议书》。办理签约手续者,拟录取为2024年“硕师计划”研究生。签约时间待教育厅文件下发后另行通知,请随时关注学校网页。签约成功后,填写《2024年“硕师计划”研究生登记表》。

(八)上报名单。9月22日,学校将推荐名单通过中国院校库平台上报教育部,推荐工作完成。

(九)联系单位。9月28日至10月20日,推免生登录院校库,填写基本信息、上传照片后进入报名界面。推免生注册、填报志愿、复试通知发送、录取和交费等均须通过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系统进行。推免生根据各招生单位公布的《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及各专项计划要求报考。

报考注意事项:(1)考生同时可报三个志愿,每个志愿48小时内不得修改;(2)考生可同时接受多个复试通知,但只能接受一个待录取通知;(3)推免生一旦确认待录取,则不允许填报志愿及接受各类通知,管理部门不允许再发送新通知;(4)全部网上缴费,未缴费视为放弃推免生资格;(5)规定时间内未同意待录取推免生视为放弃推免生资格;(6)不同类型专项计划推免生报名时须选择规定的接收学校和专业。

六、其他

(一)各学院修订的推免办法必须符合学校文件要求,不得出现与学校推免政策和管理规定相违背的条款。

(二)奖励分值涉及的各种奖励、成果等截至2024年8月31日,以正式刊物、文件、获奖证书为准。

(三)班级排名前30%(人数取整,不做四舍五入)。

(四)凡在院校库接收待录取推免生,不得再报考参加本年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否则取消其推免录取资格。

(五)推免生在2024年10月20日前未能联系到接收单位且本学院不同意接收的,视为本人自动放弃,不再保留推免资格。本人可报名参加202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六)各学院推免生总指标以学院2024届毕业生数(不含专升本、第二学士学位、独立学院和委培定向就业学生)为主要依据进行分配。

(七)“辅导员”和“大学生在校参军入伍服兵役”推荐工作由党委学生工作部负责;“研究生支教团”推荐工作由团委负责。

研究生院

2024年9月7日

本文原文来自:西北师范大学院校官网

西北师范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一、西北师范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西北师范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为 https://jwc.nwnu.edu.cn/,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西北师范大学简介

【办学历史】西北师范大学为甘肃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建设的重点大学、国家重点支持的西部地区十四所大学之一。其前身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发端于1902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改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与同时西迁的国立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共同组成西北联合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整体改组为西北联合大学下设的教育学院,后改为师范学院。1939年西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独立设置,改称国立西北师范学院,1941年迁往兰州。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继续在兰州办学。同时,恢复北平师范大学(现北京师范大学)。1958年前学校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6所重点高师院校之一,1958年划归甘肃省领导,改称甘肃师范大学。1981年复名为西北师范学院。1988年更名为西北师范大学。

【机构设置】1985年教育部依托学校设立了教育部直属的、高等院校建制的“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与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两位一体的管理体制。1987年,国务院在学校建立了“藏族师资培训中心”。2012年,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依托学校设立“西北师范大学华文教育基地”。学校现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级研究院1个,国家级星创天地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研究中心3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研究中心19个,省高校新型智库5个,省创新群体5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9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学校现设26个二级学院(65个系、3个教学部),1个独立学院,3个孔子学院。

【办学条件】学校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校本部占地面积960亩,新校区占地面积541.8亩、生态实训基地2272.5亩。校舍总规划建筑面积89.2万平方米,其中各类教学及辅助用房30.7万平方米。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9964.92万元,各类文献资源332.3万余册。学校建成了以远程教育、综合教务管理及校园计算机网、通讯网和有线电视网为主体的现代公共教育服务网络系统。

【人才培养】学校自独立设置以来,已培养各类学生24万余人。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各类学生35501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7713人,博士研究生422人,硕士研究生7972人,留学生415人,继续教育学生8979人。连续六期实施本科教学改革工程。2003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2008年教育部英语本科专业评估获得优秀。2010年被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师资队伍】学校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191人,正高级职称人员332人,副高级职称人员725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662人,具有硕士学位人员917人。其中专任教师1344人,教授(研究员)308人,副教授(副研究员)559人。博士生导师137人(含校外兼职导师24人),硕士生导师1122人(含校外兼职导师393人)。现有双聘院士4人,国家“*”领军人才3人,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特聘教授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在职人员1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3人,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二层次人选52人,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计划”人选34人,省级教学名师24人。学校聘请了100余位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为特聘或兼职教授,其中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12人。李蒸、黎锦熙、袁敦礼、董守义、李建勋、胡国钰、吕斯百、孔宪武、常书鸿、陈涌、黄胄、彭铎、郭晋稀、李秉德、金宝祥、金少英、南国农等著名教授先后在学校任教。

【学科专业】学校是国务院首批确定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单位。现有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化学、物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地理学、心理学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美术学等10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教育博士1个专业博士授权类别,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3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1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6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现有77个普通本科专业(其中,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美术学、汉语言文学、地理科学、物理学、历史学、化学、生物科学等9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已形成较为合理的学位授权体系,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

【科学研究】学校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历来重视产学研结合。近年来,社会科学在中国古代文学、西北历史与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民族教育、古籍整理、敦煌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优势突出、特色鲜明。自然科学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基础数学、原子与分子物理、教育技术等领域研究深入,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被SCIE收录论文数量和质量稳步提高,收录论文数居全国师范大学10位左右,化学学科、材料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获得了一批高级别的科研奖励,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30余项,其中全国“五个一工程”奖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0项(其中一等奖1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1项(其中二等奖3项,终身成就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其他省科学技术奖94项,省社科优秀成果奖567项,省敦煌文艺奖38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