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自考公告

东莞塘厦学历提升,东莞塘厦学历提升培训机构

  • 发布时间:2024-09-15 16:21:23
  • 来源:
  • 阅读:
导读:
东莞教育网的基本概况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发展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东莞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意义,历来高度重视教育,把教育作为战略发展重点,确定科教

东莞教育网的基本概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发展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东莞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意义,历来高度重视教育,把教育作为战略发展重点,确定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采取重大举措,创造良好条件,确保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东莞市教育事业取得较大发展,成为广东省教育强市,至2007年底,全市32个镇(街)全部创建为广东省教育强镇。(一)幼儿教育。

2008年,全市有幼儿园599所,其中公立集体办园163所,民办园436所,省、市一级幼儿园92所。3~6周岁在园(班)幼儿共156362人,入园(班)率达 95.02%。基本普及三年学前教育,取消了学前班,实行六周岁入小学。全市幼儿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4.9%,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47.1%,幼教师资队伍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义务教育。

2008年,全市小学共有349所,在校生52864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户籍毕业生升学率达100%。全市有初中164所,初中在校生184480人,户籍适龄少年初中入学率为99.15%,毕业率为99.78%。全市残疾儿童少年在校生437人,适龄残疾儿童和残疾少年入学率分别为98.75%和98.1%。以上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和省的要求。全市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9.87%、大专以上率为93.66%;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9.63%、本科率为77.64%。

(三)高中教育。

2008年,全市高中阶段学校有67所,在校生109689人,其中普通高中(含完中)41所,在校生63962人,中等职业学校26所(含技工学校1所),在校生45727人。本市户籍初中毕业生有34393人,升入各类高中阶段学校就读的学生有33215人,其中普通高中19792人,中等职业学校13423人。户籍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6.6%。普通高中在校生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校生的比例约为6:4。全市普通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8.57%、研究生率为3.55%;中职学校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0.96%、研究生率为3.94%。东莞中学、东莞实验中学、东莞一中、东莞高级中学、厚街中学、常平中学和塘厦中学等7所高中被评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四)中等职业教育。

全市有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1所,其中国家级重点10所,省级重点1所,重点中职学校在校生2万多人,占整个中职教育在校生人数的66.1%以上。开设的专业有电子、计算机、会计、金融、服装、家具、模具、数控技术、汽车维修、美术装潢、机械、商贸、旅游服务与管理等40多个,其中有省级重点专业9个。全市有2个中职实训中心,即东莞理工学校的“东莞市中等职业教育实训中心”和虎门威远职中的“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实训中心”。我们根据我市产业发展情况及其对中等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结合我市中职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制订出《全市中等职业学校骨干专业设置方案》,规划各中职学校主要骨干专业设置。我们积极推进小规模职业学校联合办学,自2002年10月实施以来,共组织了七期联合办学,共有3317名中职学校学生参加了联合办学。支持和鼓励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与我省东西两翼和山区市县职业学校开展“2+1”等形式的联合办学,积极鼓励中职学校与企业联合办班,以半工半读的形式对企业员工进行培养和培训。积极推行校企合作,积极鼓励学校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扩大“订单式”对口培养,将企业的生产车间引进校园,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车间参加实践。目前,我市中职学校普遍与企业、行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起长期、稳定的人才供求关系。同时,我们认真做好中职学生国家助学金的发放,会同财政部门制定了中职学生国家助学金的发放方案,2008年,共对28098名中职学生进行了资格审核,共发放了国家助学金3638.4万元。

(五)成人教育。

2008年,全市有成人高等教育机构5所、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32所。全市32个镇街成校都建设成为市级以上示范性成校,31个镇(街)的成校分别与北京大学等37所高校联合举办成人本科、大专班,在学人数达到21000人,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开办的民办成人教育培训机构有294个,各镇(街)成校和各民办成人培训机构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培训和新莞人培训,举办各类岗位培训班和讲座,全年共培训各类在职在岗人员62万人次。全市共有27135人报名参加成人高考,报考人数在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中排列第三位。被成人高校录取共20248人;共有53295人报名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规模居全省第三位。

(六)民办教育。

至2008年底,全市经批准开办的民办幼儿园有436所,民办中小学有237所,其中,办学层次为小学的有115所,初级中学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4所,完全中学2所,高级中学2所,多层次学校8所,中职学校7所。全市中小学非户籍学生有49.15万,其中小学生39.18万,初中生7.96万人,普通高中生0.65万,中职学生1.36万,民办中小学接收了大部分非户籍学生。义务教育阶段非户籍学生在民办学校就读的有34.65万人,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非户籍学生的73.5%。近年来,东莞市始终坚持教育发展“六个优先”,不断深化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围绕“优质、均衡、提高”的目标,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目前,东莞教育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处于全省前列。东莞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做法和措施有:

(一)实行“三转二”办学管理体制改革

为贯彻落实国家“以县为主”的教育办学体制,整合优化教育资源,统筹城乡发展,使市镇两级财权和事权划分更加合理,村级不再承担办学的责任,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高整体办学效益,东莞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07年1月起,中小学办学管理体制由市、镇、村三级办学管理转为市镇统筹办学、二级管理。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全市高中阶段学校收归市政府统筹办学,由市教育局统一管理,所需经费全部由市财政预算安排;初中由市、镇(街)共管,以镇(街)为主,小学由镇(街)统一管理,村(社区)不再负责学校办学和管理,镇(街)初中经常性办学经费由市财政按经市核定的学生人数和年生均教育成本的90%拨付,余下10%及超出市核定成本以外的经费由镇(街)负担,镇(街)小学所需办学经费由镇(街)财政承担。实行办学管理体制改革后,市级财政增加教育经常性经费投入8.4亿元。

(二)实施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

为提高高中阶段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全面整合现有高中阶段教育资源,根据办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东莞市在2007年7月颁发了《东莞市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方案》,决定从2007年起,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按照省一级学校、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及省、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省示范性中职学校的标准,新建高中阶段学校15所,扩建12所,全面整合高中阶段教育资源,实行规模化、集约式办学,大力推进高中阶段学校优质化。争取在2011年前,将全部公办高中阶段学校都建成优质学校,将东莞打造成全省高中教育高地。截至2008年底,已有麻涌中学等6所学校的新建、扩建工程的选址和扩建规模已获市政府批复同意,7所学校的建设项目已经上报市政府。停止了清溪、凤岗、桥头、横沥4镇普通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由塘厦中学和常平中学面向以上4镇招收高一新生。

(三)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我们一手抓规范管理,一手抓扶持引导,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2008年,召开清理整顿无证办学工作会议,制定清理整顿工作方案,全年共清理整顿无证中小学(幼儿园)146所,全市基本消除了无证办学行为。制订并实施《东莞市民办中小学督导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共评定7所民办中小学为“东莞市三星级民办学校”。发挥民办学校奖励专项资金作用,开展先进民办学校评比,对20所以招收新莞人子女为主、规范办学、成绩突出的民办学校进行表彰奖励。

(四)实现省教育强镇全覆盖

2005年底,东莞顺利通过省督导验收,成功创建为省教育强市,成为继深圳、佛山、中山之后的第四个省教育强市。成功创建省教育强市后,根据东莞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教育强市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决定》,东莞重点扶持经济欠发达镇创建省教育强镇,在财政资金、政策、经验上给予支持,2006年和2007年市财政共投入4.5亿元,对创建省教育强镇的镇进行补助。2006年,沙田、茶山、中堂、洪梅等4镇顺利建成省教育强镇,2007年,石排、麻涌、企石、谢岗、望牛墩等5镇也通过了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实现省教育强镇全覆盖。

(五)统发全市公办中小学教职工工资

长期以来,东莞不同镇街之间、不同学校之间教职工工资收入存在较大差距,影响了部分镇街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东莞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06年9月起,由市财政委托银行统一按市属学校标准发放全市公办学校在编在职教职工及离退休人员的工资、津贴和奖金,市财政为此增加对镇(街)经常性教育经费拨款1.09亿元。为使教师福利待遇得到进一步保障,东莞市委、市政府又决定从2007年9月起,将教师住房津贴纳入市财政统发,使全市教师工资统发机制更为完善,进一步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这两项改革政策,从根本上保障了镇(街)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使一些镇(街)教职工工资水平得到提高,稳定了全市教师队伍,促进了城乡教育、区域教育的协调均衡发展。

(六)实施完全免费义务教育

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决定》,切实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加快教育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东莞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06年9月1日起,免除本市户籍(包括城镇户籍和农村户籍)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杂费,从2007年9月1日起,免收本市户籍学生义务教育阶段书本费,从2008年9月1日其,免收义务教育阶段本市户籍借读生杂费差额,实现完全免费义务教育。

(七)积极探索解决新莞人读书的有效办法

东莞市按照“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精神,并根据省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的实际,采取在公办学校借读和举办民办学校的办法解决新莞人子女(即流动人口子女)读书问题。各镇(街)都充分挖掘公办学校潜力,利用剩余学位尽量招收新莞人子女入学。为了减轻新莞人的经济负担,还规定经镇(街)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入学,并到指定公办学校借读的农业户口新莞人子女,其父母在同一招生学区所在地有固定住址,且连续暂住5年以上,并有合法就业经营证明和计划生育证明的,按本市普通生书杂费标准收费。同时,积极鼓励和扶持社会团体及公民个人举办专门招收新莞人子女就读的民办学校,并加大管理力度,着力提高民办学校的质量,使之成为解决新莞人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要渠道。至2008年底,东莞全市经批准开办的民办中小学有237所(含民办中职学校7所),全市中小学非户籍学生49.15万人中,在民办中小学就读的有36.21万人,占全市非户籍中小学生的73.8%。

(八)实现普及高等教育

东莞市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普通高考竞争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7年,东莞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0.9%,实现普及高等教育。在此基础上,2008年高考再上新台阶,全市参加高考总人数23632人,其中普通类19803人,高职类3829人。在普通类考生中,本科以上上线总数7035人,比2007年增564人,增幅8.7%;第三批B线以上上线(总上线)人数15047人,比2007年增1772人,增幅13.3%。在普通类考生中,共录取16702人,录取率为84.3%,比全省平均录取率高13个百分点。本科层次录取8080人,专科层次录取8622人。高职类考生录取1414人,比2007年增408人,增幅40.6%,占全省录取总数的1/11。今年我市每万户籍人口升大学为92人,升本科为43人,在全省21个地级市中分别排列第一、第二位。全市户籍人口普通高等院校本专科在校生53535人,每万户籍人口普通高等院校本专科在校生312人。(一)积极扩充优质教育资源。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导向,以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为原则,大力推进等级学校建设、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建设、特色学校建设以及薄弱学校改造等工程。通过进一步探索建设优质学校的有效途径,强化优质学校建设的保障措施,加强民办学校办学管理,加强对优质学校建设成效的评估和对薄弱学校的整体改造,推进学前教育优质化,提高省、市一级中小学比例,促进民办学校规范化。

(二)大力推进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根据《东莞市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方案》的要求,紧紧围绕提高高中阶段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着眼长远,全面统筹,因地制宜,合理布点,整合原有高中阶段教育资源,实行规模化、集约式办学,大力推进高中阶段学校优质化建设,打造全省高中教育高地。按照全盘考虑、分步实施的原则,全市计划新建、扩建高中阶段公办学校27所,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校舍及其设施建设。

(三)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不断推进国家和省级重点中职学校建设,加强重点专业建设,深化职校招生、学籍、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加强产教合作和校企合作,加强职业教育办学创新,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规模化、特色化、多元化发展,切实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能力。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严格按照教师编制标准配足、配齐、配好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和业务水平,积极培养“名师”、“名校长”,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确保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研究意识和能力较强、适应现代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彻底解决代课教师问题,实现教师待遇“两相当”。

(五)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现代教育理念,建立健全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体系,不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转变教学与学习方式,继续改革考试与招生制度,完善教育评价,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不断创新学校体卫艺工作方法,提高教育装备使用效益,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水平。

(六)加强教育交流与合作。适应全球化趋势,加强泛珠三角地区乃至国际性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市教育和人才的国际对话能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适应国际竞争的开放性人才。不断促进教育的地区交流与合作,扩大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范围。

华为塘厦项目对周边房价影响

华为在东莞塘厦镇的基地投资规模巨大,将带来大量高薪人才流入,有望显著提升当地房价。

首先,华为的项目落地将直接拉动当地房地产市场。预计未来还将有更多相关企业入驻,进一步促进区域发展。随着高端人才的流入和区域配套设施的完善,塘厦房价有望迎来长期上涨。

然而,也要注意到当前房地产市场处于下行期,塘厦镇的房价过去五年已经上涨了近一倍,与房价偏高的惠州仲恺高新区相比,塘厦镇的房价已无优势可言。虽然华为基地落地有望重振当地房地产市场,但未来房价走势还需视市场情况而定。

综上所述,华为塘厦项目对周边房价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但具体走势还需根据市场情况判断。

东莞塘厦二中初中的教师水平怎么样

关于东莞塘厦二中初中的教师水平,我们不能简单地做出一概而论的结论,因为每个教师的水平各不相同。但是在总体上来看,东莞塘厦二中初中的教师普遍水平较高。这主要因为:第一,东莞塘厦二中是一所学术氛围浓厚的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也非常高。因此,这所学校在招聘教师时会更加注重教师的学历背景和教学经验,从而筛选出一批教师素质较高的人才。第二,东莞塘厦二中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会组织各种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第三,东莞塘厦二中对教学质量非常重视,通过不断的教学改革来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这种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也帮助教师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因此,可以说东莞塘厦二中初中的教师水平相对较高,但仍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是成人技术学校吗

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由创办于1993年的塘厦理工学校更名而来,是市直属公办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

90年代初,比邻改革前沿——深圳的东莞市塘厦镇,工业发展迅猛,时任镇领导的杨谭业、任焕林等同志高瞻远瞩,划地150亩,斥资6000多万,委托东莞理工学校以分校的方式筹建承办专业技术学校,培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以支撑当地的工业发展,因此,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的前身---东莞理工学校塘厦分校于1993年成立。

1993年9月,首届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金融三个专业三个班145人,借用塘厦镇石潭布小学新建校舍,开始了塘厦理工分校的办学历程。

1994年9月,塘厦理工分校主体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师生迁入新校,采用全寄宿制管理。

1999年1月,塘厦理工分校与东莞理工学校脱离附属关系,独立成校,始以东莞市塘厦理工学校校名办学。

1999年12月,学校参与省级重点评估,成为省级重点职业学校。

2003年11月,学校通过国家级重点评估,成为

国家教育部通知的首批重新调整认定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之一。

2007年 4

月,东莞开展教育“三转二”工程,将所有高中收归市属,塘厦理工由镇属学校成为市直属学校。

2008年 12月,顺利通过国家级重点复查。

2009年月,市投资 7000多万,原地扩建塘厦理工学校,使学校建筑面积由原来的

5万多平方米扩大到 8万多平方米。

【学校概况】

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是东莞市直属公办的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学校位于东莞市塘厦镇环市南路2号,占地150亩,建筑面积8多万平方米,在校生人数2800多人。目前开设了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财经、艺术等四大类十多专业(方向)。学校专任教师144人,其中本科学历占99%,硕士研究生(含学位生)占43%,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占63%,师资力量雄厚。

2010年是学校扩建工程完工、办学空间瓶颈问题得以解决、校企合作得以拓展的里程碑式的一年。学校秉承致力于师生共同发展的理念,坚持改革创新,为师生职业成长和发展不断拓展空间,形成了教育培训和企业培训并举、专业类培训和心智类培训同行的师资培养特色,建立了“岗位定向、专班培养”、“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并重”的职业教育特色。

【办学特色】

师资培养:

通识教育引领,形成学习氛围。从2002年始,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在职硕士研究生学习,现已有50多位教师参与取得硕士学位,培养了学习习惯,形成了学习氛围;企业培训引领,提升了教育能力。学校从07年开始引进企业讲师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TTT和心智类专题培训,本校独特的师资培训方式,现已被东莞市教育局推广),教师的职业心态得到调整,教学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并从今年开始承接企业员工内训。管理任务引领,培养一线教师的管理能力。学校与众多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为了维护与拓展校企合作平台,学校任命了一批一线教师为各校企合作的项目经理,这不仅使校企合作做得细致、到位,而且成为一线教师成长的良好平台。

教学改革:

2008年与北京澜海源创管理咨询公司合作,开发企业界称之为关键能力的职业素养课程,建立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并重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现亦已被东莞市教育局全市推广),使学生不仅学习专业技能,而且以企业培训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习团队、沟通、价值观、问题解决、时间管理等12门职业素养课程,使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同时也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可持续基础。

校企合作:

构建了“岗位定向、专班培养”的校企合作学生培养模式,即与企业合作,成立专班,双方共同培养,定向就业的模式。2007年,通过参与招标,我校成为联想全国10所合作院校之一(其余9所均为大专以上院校),成立联想专班,为联想华南区培养IT服务人才;2008年7月,与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设用友专班,专门培养ERP信息化工程师;2009年7月,与东莞德正会计师事务所等十多家公司合作,开设会计师事务所专班,培养实用会计;2010年6月,与东莞市雷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该公司将2000多万元的设备进驻学校实训中心,开设SMT专班,产教结合,培养SMT/AI设备操作、维修人才;2010年10月,与日本电产(三协)合作,开设电产专班,培养生产线班组长、后勤与人事管理人员;2010年11月,与东莞德正会计师事务所签约,将在学校建立业务部门,在对外承接会计业务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实习资源,并与学校合作开展会计实务课程改革,这将为会计专业学生特别是专班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2011年2月,与东莞都市丽人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开设店长专班。2011年2月,与台湾精英电脑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北京讯润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设电脑主板维修专班。

2012年10月,与美国思科网络有限公司合作,在我校成立思科网络学院,开设思科网络专班。

管理模式:

学校引入企业的项目管理模式,聘请一线教师担任项目经理,由项目经理选择合适的一线教师组建核心团队,负责相应校企合作的所有事务性工作和拓展工作,使校企合作和专班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加细致、到位。现在,我校的项目经理们都自觉利用假期回访合作单位、调研教育需求、自主改革课程教学,使学校的校企合作开展的非常顺利而有效。

这种管理模式的引进,不仅创新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管理模式和学校管理架构,改变了职业学校管理压力上移的特质,也培养着更多一线教师成为“专业+管理”复合型教师,让一线教师有了另一条“发展升迁“之路(走职教专家、企业顾问线路),而不仅仅是走传统的行政管理发展线路。同时,也因人人有事做而大大提升了学校教师的凝聚力。

这些专班专业与培养方式、校企合作管理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都显独特,学生就业平台高,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学校将努力发挥这些平台的作用,并继续优化和拓展,做强做大,为当地的社会发展、产业升级作出更大贡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