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代码及专业代码介绍如下:
湖北大学代码是10512。
湖北大学(Hubei University),简称“湖大”,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位列湖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111计划”、湖北省2011计划、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数据中国“百校工程”,是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孔子学院奖学金接收院校。
1931年,学校前身为湖北省立教育学院,此后迭经国立湖北师范学院、湖北省教育学院、湖北省教师进修学院、湖北师范专科学校、武汉师范专科学校和武汉师范学院等时期。1984年8月,更名改制为湖北大学。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武昌主校区、汉口校区、阳逻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500亩;设有24个学科性学院、开设87个本科专业;拥有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教师1600余人,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2万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万余人。
湖北师范大学院校专业组代号:10513。
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湖北师范大学(Hubei Normal University)位于黄石市,是一所以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理学、工学为重点,以教师教育为特色,以服务基础教育为主体的省属综合性重点师范类本科院校,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建设高校、湖北省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湖北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湖北省2011计划)入选高校。
湖北师范大学的前身为华中师范学院黄石分院,创建于1973年4月;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更名为黄石师范学院;1985年2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决定,学校改名为湖北师范学院;2006年,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6年3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同意湖北师范学院更名为湖北师范大学。
院系设置:
截至2018年5月,湖北师范大学设有经济与管理学院、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育信息与技术学院、体育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20个二级学院,68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学校专任教师939人,教授128人,副教授29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42人,硕士学位的510人。教师中有“楚天学者”“彩虹学者”“磁湖学者”等特聘教授47人,湖北名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1人。
湖北文理学院代码是10519。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湖北文理学院(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位于山水名城、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湖北省襄阳市,是省属本科院校,入选“湖北省2011计划”牵头高校。
学校的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襄阳师范专科学校;1998年3月,襄阳师范专科学校、襄樊职业大学、襄樊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襄樊学院,2000年湖北工艺美术学校整体并入。2011年1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湖北文理学院。学校被财政部纳入中央与地方财政共建高等学校,得到中央财政的直接拨款支持。2018年,正式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止2024年4月,学校占地面积943.9千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26.6千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0.97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19亿元。
历史沿革
1905年,襄阳府师范学堂创建;
1913年,襄阳府师范学堂更名为湖北省第二师范学校;
1928年,湖北省立第十中学、湖北省第二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湖北省立第五中学;
湖北省立第五中学(师范部)改建为襄阳师范学校;
1948年,襄阳师范学校、湖北省立第五高级中学合并组建襄阳联合中学;
襄阳联合中学(师范部)改建为襄阳师范学校;
1958年,襄阳师范学校升格为襄阳师范专科学校;
1978年,襄阳师范学校(高师班)、武汉大学(襄阳分校)合并组建襄阳师范专科学校;
1966年,武汉大学(襄阳分校)创建;
1993年,襄阳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襄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83年,襄樊职业大学创建;
1984年,襄樊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襄樊教育学院;
襄樊美术学校创建;
襄樊美术学校更名为湖北省工艺美术学校;
1998年,襄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襄樊职业大学、襄樊教育学院合并升格为襄樊学院。
2000年,湖北省工艺美术学校并入襄樊学院。
200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学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的结论。
2009年,升格为本科第二批次(一)高校录取本科生。
2011年12月12日,教育部批复同意襄樊学院更名为湖北文理学院。
院系专业
截止2018年3月,学校有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政法学院、教育学院、体育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美术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以及独立学院——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
截至2024年12月,开设有本科专业59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艺术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9大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截止2024年1月,现有教职工1501人,专任教师960人;教授136人、副教授428人,博士学位教师279人、硕士学位教师522人;国家级、省级等各类高层次人才30余人。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等高校聘任的兼职硕士生导师和本校聘任的专职硕士生导师共180余人,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郭柏灵、中国工程院院士桂卫华等荣誉(客座)教授150余人,有一批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中青年专家。
教学建设
截止2024年1月,学校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品牌专业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等专业类“本科教学工程”项目18个;省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优秀教学基层组织5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1门;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2个。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改革,校企(地)深度融合、科教有机结合、全员协作配合的人才协同培养特色日益凸显,多次荣获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学生成人成才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渐成特色,年度获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励300多项。
特色专业
国家特色专业(2个):物理学、地理科学
省级品牌专业(4个):物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地理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科建设
截止2018年1月,学校拥有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个省级重点学科、校级重点学科4个。
2024年1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了2024年学位授权审核结果,学校获得教育、材料与化工、生物与医药、交通运输、电子信息、临床医学、旅游管理、艺术等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数学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加上已有的机械、新闻与传播、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硕士学位授权点总数达到13个。
省级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政治学
对外交流
截止2013年12月,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俄罗斯、挪威、新加坡等国家的高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办学关系,学校国际教育学院举办6个专业的本专科国际合作办学项目。
常年选派教师出国进修、访问或参加学术会议,选派出学生赴国外高校交流学习;常年聘请20多名外教来校任教;学校的留学生培养工作正逐步推进,招收有亚洲、非洲留学生30名。
科研机构
截止2013年12月,学校拥有国家科研平台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校企联合研发中心2个,省级技术转移示范中心1个,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创新团队4个。
科研成果
2011年-2014年,学校获得国家基金项目31项,省部级项目76项,市厅级项目356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2项;实现科研项目经费9900余万元;发表论文(作品)2600篇(幅),其中核心期刊1200篇(幅);出版专著200部;获授权专利150项。
馆藏资源
截止到2016年12月,学校图书馆藏书189万册,拥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书生数字图书馆、万方优秀博硕论文全文数据库、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Spring数据库、博看中文期刊、超星数字图书馆、读秀学术搜索等现代数字资源。
校园文化
大力弘扬“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校训精神和“敢为人先、乐于奉献”的优良传统,深入推进文明校园、书香校园、科技校园、艺术校园、运动校园建设,“到诸葛亮读书的地方上大学”、“像诸葛亮一样读书去”、“新一代卧龙出山”等特色语系感召着青年学生求学、探知、成长,“隆中诸葛读书工程”、“周末志愿服务”获得全国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格桑花”援藏支教团队等活动蔚然成风,是高校系统唯一入选首批50个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单位。
学校代码查询方法:
一、《报考指南》
高三毕业班的学生都会由学校统一组织订购《报考指南》这本书,书中全面的介绍了当年各个学校的招生专业、名额、往年录取分数线、学校代码等信息。
二、《招生计划》
高考结束后学校会统一发放《招生计划》,这本书里面的信息和《报考指南》差不多,也有关于学校代码等信息的介绍,对于考生来说,可以两本书参照着看,通过多方比较确定最终的报考院校。
三、官网查询
如果考生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考哪个学校,那么就可以登陆到学校官网查询院校代码。此外,考生也可以通过登录省教育考试院校的官网来查询院校代码信息。
武汉大学代码是10486,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武汉大学简称武大,位于武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入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为欧亚-太平洋大学联盟、大学通识教育联盟、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法学教育创新联盟、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成员。
学校历史
1893年11月29日,湖广总督张之洞向清朝光绪帝上奏《设立自强学堂片》。他认为“盖闻经国以自强为本”、“自强之道,以教育人才为先”,故取“自强”二字。这座新式高等专门学堂位于湖北武昌三佛阁大朝街口。开办之初,设方言、算学、格致、商务四门。
1896年,矿务、化学学堂并入自强学堂,后者增加自然、工程教育。
1902年10月,自强学堂迁往武昌东厂口,改名方言学堂。
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方言学堂因教育经费紧张被迫停办。
1913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成立后,规划在全国设立六所高等师范学校,决定以原方言学堂的校舍、图书、师资为基础,改建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1923年9月,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改名国立武昌师范大学。
1924年,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改名为国立武昌大学。
1926年,国立武昌大学与国立武昌商科大学、湖北省立医科大学、湖北省立法科大学、湖北省立文科大学、私立武昌中华大学等合并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又称国立第二中山大学)。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以原国立武昌中山大学为基础,建国立武汉大学。
1930年3月,国立武汉大学新校舍一期工程正式开工。
1932年3月,学校由东厂口迁入珞珈山新校舍。
1937年,国立武汉大学与国立中央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和国立浙江大学统一进行招生考试,简称五大名校联考。
1938年,因武汉会战爆发,国立武汉大学被迫西迁四川乐山继续办学,农学院并入国立中央大学。
武汉沦陷后,日军将武大校园辟为其华中派遣军司令部。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同年9月1日,国立武汉大学成立复校委员会。
1946年,武汉大学恢复农学院,设立医学院,并迁回武昌珞珈山
1949年武汉解放时,国立武汉大学被中国共产党接管并更名为武汉大学,继续办学。
1960年,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1966年,在襄阳隆中建立襄阳分校。
1970年,在荆州建立沙洋分校。
1977年,襄阳分校、沙洋分校停办。
1995年,武汉大学成为首批进入中国“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
2001年2月13日,正式进入中国“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名单。
2024年2月,武汉大学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7月,学校有专任教师3771人,其中正副教授2930余人,有9位中国科学院院士、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欧亚科学院院士、7位人文社科资深教授、22人次“973项目”(含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6位“863项目”计划领域专家、4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65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5位国家级教学名师、23位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共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3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0月,武汉大学有珞珈山主校区、医学部校区,国家网络安全学院校区,设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和医学六大学部34个学院(系),开设有123个本科专业;10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不含一级学科覆盖),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6个一级学科被认定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28个、湖北省品牌专业14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28个):国际经济与贸易、核工程与核技术、环境工程、历史学、物理学、遥感科学与技术、思想政治教育、法语、法学、新闻学、信息安全、通信工程、软件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口腔医学、哲学、汉语言文学、化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图书馆学、核工程与核技术、环境工程、经济学、生物技术
湖北省品牌专业(14个):信息安全、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新闻学、法学、图书馆学、化学、生物科学、地理信息系统、物理学、口腔医学、水利水电工程、测绘工程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0个):理论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测绘科学与技术、矿业工程、口腔医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国家重点学科(5个,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生物学,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国家重点学科(17个,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金融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史、世界史、基础数学、凝聚态物理、无线电物理、分析化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口腔基础医学、社会保障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古代文学、法语语言文学、空间物理学、内科学(心血管病)
湖北省重点学科(36个):哲学、生态学、应用经济学、力学、法学、机械工程、政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社会学、电气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学、建筑学、中国语言文学、土木工程、外国语言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新闻传播学、城乡规划学、考古学、软件工程、中国史、基础医学、世界史、临床医学、数学、口腔医学、物理学、药学、化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地理学、工商管理、地球物理学、公共管理
学术科研
截至2024年6月,武汉大学共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高端智库、2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共享平台、9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还拥有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0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10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定期公开出版36种专业刊物。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2000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三大奖72项,数十项成果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学校连续十余次荣获深圳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成交奖)和优秀组织奖。
2024年2月27日11点06分,长征八号遥二火箭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发射升空,这22颗卫星中,有一颗特别受湖北人关注,它就是武汉大学牵头、以在校学生为主体研制的“启明星”微纳卫星。
武汉大学“国家高程基准现代化”团队开辟了“卫星定位+数字高程基准”精确测定海拔高的新途径,首次将国家数字高程基准覆盖我国全部国土范围,成果应用于29个省份,为港珠澳大桥、汶川地震灾后快速重建等特殊环境下的工程建设提供了高效服务。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和“湖北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学术资源
至2014年12月,武汉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总量达1569万余册;印刷型文献共698万册,其中图书582万册,报刊合订本94万册,声像缩微资料22万件;2014年订购各类文献数据库455个,中外文电子书刊达871万册,其中电子图书741万册,电子期刊130万册;图书馆藏有古籍20余万册,有300多种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61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合作交流
截至2015年9月,武汉大学共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东京大学、多伦多大学等45个国家和地区的415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于2012年与美国杜克大学在江苏省昆山市合作创办昆山杜克大学,该校每年接待来访外宾2500人次,聘请约百名外国专家长期在校任教,每年举行国际学术会议30余场。
武汉大学与法国三十几所高校建立了学术关系,被希拉克总统称为“中法合作的典范”。武汉大学先后与法国巴黎第七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英国阿伯丁大学等国外高校共建了四所孔子学院。
2009年4月,武汉大学建立汉语国际推广教学资源研究与开发基地,基地覆盖亚洲、欧洲、大洋洲、美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设完成“汉语国际推广教学资源库暨汉语一二三”网站、“汉语应用文写作软件”、“汉语HSK考试学习卡”等教学产品,部分产品参加了全球孔子学院教育资源和其他展览。